明知是红线,非要踩一脚?

2021-10-11 10:57 大众日报阅读 (88037) 扫描到手机

□ 于国鹏

文艺领域治理给某些不良现象明确画出红线。既然有红线,就要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不要心存侥幸,越线必然要承担后果。沧海桑田,万家灯火,其实,红线这边天地无限宽广。何必明知是红线,非要踩上一脚试试呢?

面对红线,有没有想到转过身来,看看这边呢?显然,有些不想转,有些不愿转。不想转不愿转,或是因为驾轻就熟情有不甘,或者因为利益丰厚心有不舍,于是花样百出。有的表演起苦情戏,好似“小媳妇”受了许多委屈,希望能对自己网开一面;有的摆起迷魂阵,声称自己是明规则守规矩的,一种本是“优等生”却受了许多冤枉的姿态,企图成为漏网之鱼。章学诚《文史通义》中曾引用了一段惠子的话,“奔者东走,追者亦东走;东走虽同,其东走之心则异”,探讨的话题与此类似。同样都是往东走,你能弄明白他们各自深层的真实心思吗?这些招数使出来,有一定迷惑性,但稍微花点力气,分辨起来并不难。有没有受委屈,把具体案例摆出来,那些被掩饰的地方不言自明。有没有被冤枉,把实际数据亮出来,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只要对照着规矩和规则,条分缕析一遍,哪里还有魔幻空间上演“真假美猴王”?

还有的直接想甩锅。拿不出好作品来,把责任直接归结为管得太严、规则太多。就这个话题,早在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司时任司长高长力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阐述。当时,高长力应邀到中国传媒大学,以“做新时代记录者、讴歌者、建设者”为题做讲座。他说,很多“艺术家”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题材决定论。有的认为,有些题材就不行,总是埋怨题材不好、政府审查太严,有些题材不让涉及。后来我问他,哪个题材不让你反映?我说了一句刻薄的话,但也是实话,不要因为没有艺术才华,就怪题材不好。摔跤是个冷门题材,是奥运会的冷门项目,电视转播收视率低,但是印度拍出来就有高票房。我说,你是不想拍《摔跤吧!爸爸》,只想拍“过来吧,小姨子”“别这样,姐夫”。

高长力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摔跤吧!爸爸》选择了这么个冷门题材,赢得上佳口碑,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仅我国内地票房就接近13亿元。对比这部电影,学者王雁林的评论毫不留情,认为这部电影“摔散了中国电影的五官”,“我们根本不可能拍出《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电影,因为资本是不容许一个不是IP的,制作周期漫长的,没有酷炫特效的,没有小鲜肉参与的,没有强大资本刷榜的,故事核是摔跤这样的冷门项目而不是足球篮球的作品产生的。”所以,高长力感慨,我们反思一下,中国电影人怎么就没想过拍一个摔跤的故事?

在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如何去发掘这些故事,如何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讲好这些故事。在这些方面,文艺界前辈提供了数不清的经验。前不久,人民日报在“品味红色经典”专栏中,刊文回顾柳青创作《创业史》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为了创作新作品,柳青离开北京去陕西深入基层,扎根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书中,“梁生宝买稻种”的故事,因为选入中学课本广为人知。文章说,“为了塑造好梁生宝,柳青一直与其原型王家斌保持着密切联系,亲自参与王家斌互助组的工作。全组十来户人,谁每天干什么活,哪家发生了什么事,他都知道。”在另一篇文章中,柳青的女儿刘可风回忆,和父亲一起聊文学创作,谈到人物形象塑造时,父亲的观点是,要“极端熟悉人物,不是一般的熟悉。要和人物有同样的心理,使用性格化的语言”。刘可风说,父亲“研究自己每一部作品的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而正是父亲的批评,“让我懂得世界之博大,生活之丰富,懂得一支笔的重量。”

懂得一支笔的重量,这话沉甸甸的。对照这句话,那些与文艺乱象有关联的,无论是始作俑者,还是推波助澜者,或是意图混水摸鱼者,都应该深刻反思。当然,不能只反思,不改进,甚至根本就没有真正反思过。

一味对着红线较劲,力气无疑用偏了。所谓红线,对那些有正气、有才华的人来说,其实就是一条虚线;而对那些总是希望投机,甚至不惜继续通过不当手段获利的人来说,却是一条“严禁通行”的实线。撞到线上,踩过了线,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纯粹是自作自受,千万别再喊冤叫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