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铁道兵! 黄志忠:看剧本是就被“老洪”感动流泪

2021-09-17 06:4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566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记者:《峰爆》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这个故事让您最初产生过哪些触动?

黄志忠:我第一次接触《峰爆》,发我的剧本应该是第二稿 ,老洪这一角色的人物关系设置、经历过往,包括跟儿子的感情交流方式,他遇到自然灾害所表现的态度,都很打动我,有一种怎血脉偾张的感觉,老洪为了完成任务牺牲了自己的结局,让我心痛到留下眼泪。

记者:这一角色有大量的动作戏,会不会对您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黄志忠:当时有过这种考虑,因为灾难片我们能够想象的到上天入地,包括攀岩潜水什么的,我也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我做一个比较一个衡量,我能不能够完成?最终我觉得应该还好,但是在实际拍摄过程当中,我觉得还是很具备挑战性的,

记者:老洪是一名怎样的老铁道兵,一个怎样的父亲?

黄志忠:老洪有铁道兵的身份,也经历了战争年代血液的传承,包括到新中国的建设。首先他是个军人,军人在最危难的时候,一定会挺身而出。铁道兵有一句口号叫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常年野外的作业,给他身体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听力有影响,肺部也不健康。常年在外,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人生的引导,和儿子之间关系一直很僵。

记者:为了出演老铁道兵的角色,您提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黄志忠:看了很多关于铁道兵的书、纪录片,到铁道兵博物馆去参观,现在的中铁建施工的工程,我们要沉到地底下几十米,去感受、去看,也跟员工交流。

老洪耳朵背,腿脚不是很灵活,我年龄没有那么大,得找到60多岁那个状态。穿上衣服化了妆,人物的那种代入感自然而然就长在身上了。

Q:塑造这个角色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黄志忠:第一个月基本上拍洞内戏,这种溶洞需要步行进去,最长的一个距离大概要步行一个半小时。有的溶洞是开阔的,有的溶洞非常闭塞,需要蹲着或者爬过去。比如攀岩,每天要吊威压吊10米左右,第二个月基本都是在空中完成的,这也出乎我的一个想象。没有通过后期做电脑镜头,都是真人实景来操作,是对体能上的消耗,也是意志力的一个考验,好在坚持下来了。

记者:在溶洞内您经常咳嗽,是洞里的环境使然,还是您为老洪做了一些设计?

黄志忠:因为他有尘肺病,有这种生理上的状态,实际上在拍摄中,现场灰尘烟尘扬尘,是由不得自己的,也属于真实的反应。

记者:在老洪的眼中,小洪是一个怎样的儿子?又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师?

黄志忠 :我在心里面给儿子的设定是比较内向,性格上也比较弱。老洪跟孩子的互动中,总会有意无意拿出父亲的形态,严厉,不善于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命令式的交流,产生了很强的这种戏剧性。两人之间没什么话,他也可能代表了一类的父亲的形象。在父子关系上,不能做得完美。

在开始时,老洪没觉得儿子心理那么挺强大,职业素养那么优秀,对儿子下命令式的沟通很坚决,后来剧情不断伸展,情感浓度越来越强烈,他慢慢觉得,儿子还挺棒的。

记者:您看来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种父子关系的转变?

黄志忠 :在极端的生存环境里,每个人不是一种生活常态,交流表达方式上,也要配得上这种极致形态下的互动,能够敞开心说话,哪怕争吵。

老洪为了完成任务牺牲了自己,这样的选择和铁道兵将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信念密不可分。老洪在电影里呈现的状态,大部分都是灰土血脸的样子。灾难发生的一瞬间,他身上那种融在血液里的军人使命感,一下子就迸发了。

Q:有一句话:老兵不死,青山犹在,寄托了老一辈革命者怎样的心境?

黄志忠:这就是一种精神、信仰,旗帜的飘扬。正是先烈前辈伟大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其实每次坐高铁,都有一种感受:太棒了,国家进步太快了,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呈现,也让广大观众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来之不易。

记者:请您列举三条观众一看峰爆的理由?

黄志忠 :电影《峰爆》讲述的是一场巨大的地质灾难中,一对父子用平凡之力营救生命的故事。《峰爆》这个名字第一层的意思,是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在极端求生环境下,一定会在视听的语言里给人非常强烈的刺激。第二就是父亲对儿子这种深沉的爱的关系,在过往的这种灾难电影里也不是经常会出现的,情感部分也是关注的重心。我们今天的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向那些把青春与汗水挥洒在一条条铁路上的铁道兵们,中国铁建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