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党史题材剧咋就这么香 《绝密使命》编剧钱林森把创作密码公开了

2021-05-11 14:4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888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继《觉醒年代》之后,党史题材剧《绝密使命》在央视一套开播以来又引起强烈反响,还圈了一众年轻观众粉。该剧首次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讲述了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输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编剧钱林森,他以追求精神真实的手法聚焦刀尖上行走的交通员,将“忠诚”落到一个个具体的小人物和任务中。

以任务作为全剧支点牵动观众心

记者:作为“红色三绝”系列的收官之作,《绝密使命》的创作难点在哪?

钱林森:这三部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闽西,都是在同一个年代,同一革命时期发生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绝密使命》很难写,难在什么地方?它是一条线,不是一个站,如果是一个交通站就好写。但如果写一个站,格局太小,也不足以反映这条三千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但要写一条线,作为一个电视剧,戏剧结构就很散。所以,我要先搭建剧作结构,先找到一个框架、一个支点。通过查各种历史资料,我发现有一个东西可以作为支点,那就是任务。

送盐、送药、送枪支、送发报器材、送领导干部……任务到哪里,戏就到哪里。所以跟着任务走,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核心。这条交通线从汕头开始,一站一站往前走。我们主要截取了一段,就是粤闽交界的地方。它有几个特点:一个是一脚跨两省。这边是福建,那边是广东。另一个就是白区跟红区的交界。再一个是水路跟陆路的交界。这个地方在哪?青溪。交通站分大站、中站、小站。青溪中站站长叫潘雨青,他的原型叫蔡雨青,是革命烈士。我不能写很多站,戏就分散了。我就把它戏剧化一点,把很多真实的事迹都挪到一个人身上,挪到一个站里。所以《绝密使命》是小站大风云。虽然是交通线小站,但是它里面反映的是当时白色恐怖下,整个大的白区斗争形势。

记者:《绝密使命》中,潘雨青、邹叔宝等交通员伪装成各种身份,与敌人斗智斗勇。可以说,交通员贯穿了整个故事。在残酷斗争中,他们也有一条清晰的成长线。

钱林森:人在成长,人在发展,人是连续的。在人物贯穿中,《绝密使命》的人物有鲜明的成长性。他们逐步成长,斗争经验越来越丰富,交通员对党的忠诚度也更加坚定,信念更加坚定。随着一个个任务顺利完成,后面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国民党的封锁越来越紧,他们的斗争技巧,他们斗智斗勇的手段也会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

基于历史原型的创作真实动人

记者:革命肯流血,生死寻常事。《绝密使命》攻坚克难,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您怎么看交通员的这种革命信仰?

钱林森:“红色三绝”每一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绝命后卫师》的主题是坚守;《绝境铸剑》的主题是成长;《绝密使命》的主题是忠诚。这个忠诚,不是空喊一句口号,它很具体。剧中的这条交通线连接着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两大战斗核心,横越沪、港、汕,绵延闽粤赣3省高山密林,蜿蜒长达数千公里,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关卡,穿越赤白交界地区的层层封锁线,闯过国民党侦缉队的盘查和暗哨的追踪,避开反动民团的袭击,严防叛徒的出卖和破坏,可谓困难重重。但剧中以潘雨青为代表的隐姓埋名,乔装身份的我党交通员都是自觉、自愿投身到绝密交通线上的隐秘斗争,默默严格执行各种危险艰巨的任务。

在隐秘战线上战斗,这些交通员都是自觉加入,执行这些危险的绝密任务。我举个例子,剧中邹叔宝送党费到香港,把160块大洋藏着打石膏的伤臂中。见到组织上首长,他用锤子敲开石膏,大洋都和皮肉粘住了。他忍着痛,把一枚枚大洋从皮肉里摘下来,160枚,一枚不少,而他的胳膊已经血肉模糊。他这种行为就是忠诚。如果不忠诚,带着160枚大洋,他跑哪儿都可以过得很好。但他没有,这种忠诚一定要建立在自觉基础上。这个故事也有历史原型。真实的情况是交通员把280块大洋的党费绑在了身上,护送到上海党组织。这种对党组织自觉的忠诚,体现在一个个小人物,一个个具体任务中,非常真实,非常感人。

交通员的命运和使命在一起

记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绝密使命》想要传递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钱林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在哪?使命是什么?我们能在《绝密使命》这些普通交通员身上找到初心,找到一条中国革命最后成功的路。

历史上,在1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了200多位中央领导人和党的重要干部安全到达苏区,采购运送了6000多担物资,为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转运了大量我党我军重要文件和重要情报。一批批交通员为此历尽千辛,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交通员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没有一个贪生怕死,没有一个想发财,没有一个叛变,更没有一个畏难,放弃任务。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信仰,用生命走出了一条路,一条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路。

记者:连续创作了三部红色题材剧,您觉得主旋律剧创作在当下该如何创新,还有哪些突破空间?

钱林森:《绝境铸剑》播出后,专家们评价这部剧开创了审美化的表现历史。所谓审美化就是将历史故事化了,用故事来反映这个历史。这就给了我们更多的创作空间。所以我主要追求历史的精神真实,而不是物理真实。历史记载和艺术表达毕竟是有区别的。历史的物理真实已经永远不可能重复了。追求精神真实,是让它的精神符合整个真实历史。我觉得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做的事,而且是能够做到的事。

比如《绝密使命》中,传送情报、运输物资、护送干部是交通员的三大任务。这就构成了情报能不能及时送达、物资能不能按时输送、人员能不能安全过境的重大悬念。这个悬念当中,交通员们斗智斗勇,克服重重困难的那种革命精神和人物面貌就表现出来了。这里面它可以制造很强的戏剧性,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吸引观众往下看,让观众跟着交通员的命运和使命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