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岛儿歌童谣现状 唱的人少创作人也断层

2018-05-30 09:4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礼智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贾馨儒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听着这首熟悉的童谣,相信不少人都有种回到童年的感觉。但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种朗朗上口的童谣似乎越来越少了。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半岛记者探访了岛城儿歌童谣作家,他们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听童谣的小朋友少了,推荐童谣的家长也越来越少,创作童谣的作家甚至出现了断层,“可以说现在的童谣是儿童不喜,只剩下一些老人在尽力创作,但也只是这些老人的情怀和怀旧了”。

  曾经辉煌:

  刘饶民是青岛童谣领军人物


  门秀山是一位退休教师,也是位儿童文学作家,尤其专注于儿歌童谣的创作,他在搜集和整理青岛老童谣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新童谣,“童谣即儿歌,是很多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类型,就像百灵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陪伴他们度过童年”。

  著名作家吕铭康也曾是岛城儿歌童谣作家中的佼佼者,他说儿童歌谣简称“童谣”,也叫“儿歌”,都是取自其中的两个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多是称之为“儿歌”。由于“儿歌”极易与孩子们所唱的儿童歌曲所混淆,因此现在都统一叫做“童谣”。

  门秀山说,上世纪70年代,青岛的儿歌童谣非常辉煌,那时候全国有一个童谣创作热潮,青岛也有人数众多的创作队伍。吕铭康说,那时的童谣作家中他最推崇的就是刘饶民,“刘饶民是儿歌这个文学园地最杰出的耕耘者之一,在全国遐迩闻名。他的儿歌多以大海和田园为题材,风格质朴、意境优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极富情趣。他的许多优秀儿歌作品早已脍炙人口。可以说,他对青岛的儿歌童谣创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与青岛许多儿歌童谣作家一样,我也是受刘饶民的影响走上这条道路,正好那时还比较年轻,刚有了儿子,还有些童心”。

  来自生活:

  能反映青岛风貌也富有想象


  门秀山介绍,童谣流传于乡土之间,口耳相传,地方气息浓郁。在青岛有个人尽皆知的老童谣:“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领我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上了学校考第一。”这首儿歌流传于上世纪50年代的青岛市区,“街里”当时指的是中山路一带,那时候商店太少,买东西要到中山路。今昔对比,可见岛城变化巨大。门秀山说,这些老童谣反映了青岛风貌、青岛人民的生活,既然是乡土儿歌,也是民间文化,“就是要土生土长、土里土气才对味,所以用青岛话来说才更有味道”。

  吕铭康从另一个角度介绍了自己对童谣的理解,他说童谣应该注意运用想象和联想。因为儿童擅长想象和联想,在他们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这就要求童谣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像著名诗人刘饶民的《大海的歌》是这样写的:‘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大海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大海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的汗。’这首童谣言简意赅,只有两节八行,是典型的‘七字句’。诗人把大海的蓝说成是‘怀里抱着天’,把大海的咸说成是‘渔人流的汗’,这巧妙的想象和联想,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

  尴尬现实:

  儿童不喜欢老年人用来怀旧


  谈到现状,两位老人都有些泄气,感叹现在童谣的不景气。门秀山认为,随着社会文艺的繁荣,童谣被淡化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写童谣不能带来好处,另一方面,喜欢童谣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是电子时代,到处都是低头族,你看在车上男女老少都拿着手机,有几个去看古今中外名著的,有几个关注童谣儿歌的?”吕铭康提到,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孩子们接触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早已不是教他们唱什么他们就唱什么的年代。在歌曲的选择上,节奏性强、流行度高的歌曲成了他们的首选。

  孩子不喜欢,尤其悲哀的是家长也不重视。门秀山认为这跟家长的认识有关系,“他们没有认识到童谣的作用,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功能,家长们有时候带孩子去新华书店,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受过儿童文学的教育,不知道该教孩子读什么书,哪个书皮好看选哪个”。

  门秀山说,现在创作童谣的人越来越少,写得好的人也不多,而且年龄还偏高,年轻人则很少进行童谣创作,出现了很大的断层,“可以说现在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童谣童谣,但是儿童不喜欢,反而老人更喜欢”。吕铭康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的童谣就是老人用来怀旧的,“就像现在很多人喜欢收藏一样,你像我现在写这些书,也有些怀旧,怕这段历史被人忘却”。

  抢救创新:

  童谣结合影视传播力比较强


  门秀山认为,老童谣就像老照片,它们能反映历史,也能定格历史,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门秀山把“抢救”青岛老童谣作为自己的重要事业,上山下乡,走街串巷,从当地老居民那里搜集,也从图书资料中搜集,针对不同版本用词用字的区别,再参照青岛话的特点进行整理。

  对于童谣的未来,吕铭康倒是不悲观,“我觉得童谣也好,曲艺也罢,消亡是不会的,但是它的传播方式就大不一样,比如说童谣,再加上动漫,播出以后才能更吸引孩子。就像《黑猫警长》的主题歌,耳熟能详,很多孩子都会唱,应该说影视的传播能力强,我希望以后的影视作品有更多好的童谣出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童谣创作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否则的话,你单纯地唱儿歌,现在的孩子都不接受。这也是时代变化使然,我们没法改变时代”。

  不仅形式上要跟上时代,吕铭康认为内容也要跟上时代,“比如我写的那首《牵星星》,说姐姐架电线杆,现在基本上都有电,没有电的情况很少,如果这样的童谣再写出来,恐怕孩子都不认可,他们会问怎么会没电呢?所以你得跟上时代的发展,反正我觉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相关链接:

  门秀山抢救的老童谣:

  肚子疼,找老熊。老熊没在家,找三疤。三疤在家里磨刀子,吓得小孩好好的。

  吕铭康创作的《牵星星》:

  我姐姐,不简单,她有本领能上天。上青天,干什么?牵来星星一串串。家家户户亮堂堂,不用再把油灯点。姐姐到底在干啥?她给公社架电线。

  刘饶民的《大海的歌》:

  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大海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大海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的汗。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