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制播年会呼吁:多些工匠精神少点儿套路

2018-03-17 10:39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谈判都去华尔街,恋爱都去巴黎秀,随便打开一部剧,头两集都要发生在国外;《战狼2》走红,一大批以海外安保为题材的剧集闻风而动,打枪开炮都去索马里;前日在上海举行的电视剧制播年会上,SMG影视剧中心主任、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向时下国产剧套路“开炮”。

  如今看似繁荣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实则充斥各种套路。王磊卿概括为“两长一短”——电视剧剧名、集数越来越长,七字剧名满街走,剧本孵化时长却越来越短。在“剧本速成”这一急功近利思路影响下,不少新剧一开播就被观众指责“剧情无脑”。

  曾创作电视剧《王贵与安娜》剧本的编剧六六直言,她的每部作品都需要三年甚至五年的时间进行思考揣摩、体验生活,“没有时间浸润,没有深度交流,不走入人物的灵魂,不熟悉他们正常的语言体系,肯定写不出好的戏。 ”

  传统电视剧到底有没有人看?在制播年会的论坛上,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总监龙长樱给出了近三年的数据分析:从收视比重和播出比重来看,电视剧依然是各大电视台最重要的内容,超过新闻、综艺等。不过,从2009年至2017年,电视剧产量逐渐下降,产量最高的2012年新剧达到391部,2016年仅有271部,去年仅有241部,是近十年来最低。

  国产剧数量减少,未必是件坏事。制片人大楠分析,此前国产电视剧被诟病的就是产量过剩,很大一部分剧制作完成后无法播出,目前产量降低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促使各大影视公司推出精品化剧集。令不少电视剧从业者欣慰的是,从去年开始,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市场上强势回归,《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生逢灿烂的日子》等现实主义题材热剧,创造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爱奇艺副总裁陈潇对现实题材“爆款”频出非常看好,并预测这股热潮可能延续到今年,甚至更久。

  王衍芬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