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受关注 导演揭秘创作幕后(图)

2018-01-09 10:30   来源: 半岛网综合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礼智

  虽然已经做到第五季,但《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仍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在其他“综N代”越来越走下坡路的时候,为什么《最强大脑》还能越老越吃香呢?《最强大脑》的导演王刚在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就正在于一个字:“变”,“不在套路中苟活,只在创新中寻找初心”。

  在创新中寻找初心

  上周,《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播出,虽然仍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但也有观众表示不适应,觉得今年的节目完全不一样,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道具、神乎其技的选手,以及看了很多年看不懂想不明的挑战……在今年的开头并没有给大家展现。

  为什么要做出这种改变?导演王刚说:“很简单,因为做不下去了。每一季都绞尽脑汁,项目越来越炫、选手越来越神、挑战的题目越来越看不懂……我们不禁思考,这些外向的升级究竟能给《最强大脑》带来些什么?能给这么多年一直追随这档节目的观众带来些什么?立一样东西很简单,但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却很难,所以今年这档节目重做了。”

  王刚坦言,躺在以往的经验上,永远是最舒服的方式,“这档节目比较特殊的一点就在于没人竞争,所以,熬一熬,好像也可以熬下去”。但最终,他们决定“不熬了”,“今年不在套路中苟活,只在创新中寻找初心。所以这一季,我们给这个节目取了个很新生的名字——《燃烧吧大脑》。《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在尝试着改变,颠覆过去,期待未来”。

  挥别小众拥抱大众

  王刚说,如今的电视、网络节目从不缺明星,更不缺颜值。作为电视人,选择做一档什么样的节目就是选择进行什么样价值观的传输,“新一代年轻人,不只需要娱乐偶像,更需要‘优智偶像’的引领。所以今年《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就是要寻找这样一群‘有智青年’”。

  改变思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手从“高冷”到“贴切”,挥别小众,拥抱大众。由此,不再是到记忆协会、魔方协会等团体定向找人,而是在全国撒网挑选学霸。这个难度比前四季上升了好几倍。海选阶段,线上线下10万人经历初试,最后选出2000人;再用一套卷子在多个城市复试,选出300人。最后在南京面试,现场观察选手的综合能力、临场反应、抗压力,敲定最后100人。

  王刚说,新的海选模式,选拔出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冷天才,而是观众生活中常见的学霸级人物。而更新后的《最强大脑》不仅仅满足于展示“脑力”,这些最优秀的95后、00后们,会在后面的节目里给出新时代青少年的定位,“你会发现这一代人非常独立、有自我意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是可以参照的、励志的”。

  科学机制考察六维能力

  选手变了,考核方式当然也要发生变化。在王刚看来,前四季的题目设置往往只需要展示选手某方面的特长,但看完新一季节目的观众会发现,那些题目背后多出了一个“六维雷达图”。王刚表示,根据科学顾问团的研究,观察力、空间力、推理力、创造力、计算力和记忆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是天才或学霸的智力基础,由此,新一季《最强大脑》的考核关卡和题目设置,都是围绕这六项能力进行的。

  “100进30”的百人抢位赛会将“六维能力”的考核发挥到极致,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筛选机制的科学性。由此,能够进到30强的天才少年和学霸青年,无疑都是智力上的一流选手。王刚说,如果说前四季《最强大脑》让观众看到的是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那今年的节目则让观众感觉,有些项目普通人同样可以完成。但是他强调,“真正的学霸和天才会比常人快上好多倍,比如华容道,普通人可能需要30分钟解题,但天才只用了21秒”。

   [编辑: 焦琳]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