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立与青岛"展举办 珍贵老地图再现青岛往事

2017-12-20 07:3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12月19日,青岛市档案馆举办“马维立与青岛”展览,并召开马维立收藏青岛历史档案史学价值研讨会。此次展览中展出了马维立毕生收藏的青岛史料,包括地图、照片、档案、历史资料等共700余件,均为其家人捐赠。在研讨会上,夏树忱、王栋等青岛学者围绕“马维立与青岛”展览和马维立收藏的青岛档案史料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家人捐赠:

  珍贵地图填补馆藏空白


  今年9月,青岛市档案馆赴德国档案征集小组到马维立家征集时,马维立家人向档案馆捐赠其收藏的700余件青岛档案史料,主要包括马维立一家早年在青岛生活的照片以及青岛历史照片;1898年德国胶澳租借地地图和山东地图、1910年青岛地图、1914年日德青岛战争德军要塞防卫图、1927年青岛地图等。

  在这些史料中,最有价值的是地图和一些照片,1898年山东地图、1910年青岛地图和1914年青岛要塞图等为首次发现,填补了青岛市档案馆馆藏空白。其中,1898年的山东地图标明了青岛作为山东及华北对外门户的功能定位,图中对青岛与腹地的铁路联通和国内外海运航线都作了具体设想和规划。1910年青岛地图则反映了德占青岛时期的城市发展状况和市街规模。马维立收藏的1914年日德青岛战争时期德军要塞防卫图,是由一位德国俘虏在日本监狱中标注完成的。图中详细标明了日德战争中德军的防线部署,与同时期日本绘制的青岛要塞攻防图可互为补充。作为底图的1914年青岛规划图,也补充了德占青岛最后一年的城市规划史料。

  此次展览中的重要地图展品中,1898年德国胶澳租借地地图是迄今所发现的同一时期标注内容最为详细的地图,青岛市档案局编研处副调研员徐增娥透露,“1898年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攫取胶州湾99年的租借权,当年3月14日德国发布租借条约签订告示,告诫民众‘安分营生,切勿滋事’”。

  除此之外,地图展品中还有1907年青岛及周边区域图,是由德国陆军参谋处测量部绘制,范围包含德国胶澳租借地以外更为广阔的区域,体现了青岛对腹地的辐射影响。1927年的青岛市街图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发展状况。

  市貌照片:

  真实记录青岛的沧桑变迁


  记者在展览馆看到,此次“马维立与青岛”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马维立一家于上世纪20~40年代在青岛生活的情形,第二部分展示马维立后来回到青岛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和对青岛历史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展示他收藏的青岛史料。

  徐增娥透露,马维立在长期研究青岛早期历史的过程中,收集和保存了大量有关青岛的图片、地图、档案、图书等,许多史料他都作出了详细注解,他的很多早期家庭照片反映了早期青岛外侨的社会生活,也是青岛早期城市历史的见证,补充和丰富了青岛城市档案资源,为研究青岛早期外侨社会生活和城市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岛开启了城市现代化进程,展品中有不少马维立收集保存的有关青岛景象的图片,真实记录了青岛城市面貌的沧桑变迁。一份19世纪末的青岛全景铜版画,呈现了德国占领青岛的原始风貌;第一次日占时期的青岛俯瞰图显示,青岛湾周边基本维持德占时期的面貌;江苏路一带的照片能看出青岛的城市建设有着鲜明的欧韵风格;此外还有观象山周边城区、青岛湖畔市景、水族馆与海滨生物研究所及古老的天后宫等珍贵照片。

  马维立还保存了很多有关青岛传统民俗的照片,反映了早期青岛平民的生活状况。比如早期青岛市民烧茶炉、骑着毛驴打阳伞等生活照片。照片中还有他在青岛的生活照片,比如1930年10月19日他出生在青岛福柏医院的照片以及他在青岛德国人协会附属学校的毕业证书等。

  青岛情结:

  家中挂“青青之岛”图片


  马维立原名威廉·马察特,是研究中德关系史和青岛历史的德国著名学者。他出生于青岛,并在青岛生活到16岁,1946年8月返回德国,致力于青岛历史的研究工作,在青岛地政史等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著有《单威廉与青岛土地法》《20世纪山东博山县煤矿》等多部著作,发表有关山东和青岛的论文20余篇。他时刻关注着青岛的发展,多次来到青岛追寻他的童年和少年记忆。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现场阅读了马维立家人为此次展览写的信。其家人透露,对于马维立来说,青岛一直都是他的家乡。对中国以及青岛这座城市,他心中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他很早就开始了青岛历史的研究,悉心搜集着关于青岛的点点滴滴。家人对他回到青岛的一次次旅行早就习以为常,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幅胶州湾及“青青之岛”的图片,厨房里烹制的时常是中国菜肴。他还会亲自下厨,他们全家人最爱吃的食品之一就是饺子。他的家人们也曾于2000年随马维立来过青岛,去了他童年居住的房屋、当年享受暑假的崂山等。

  回忆过往:

  护照出生地写的是“青岛”


  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夏树忱、王栋等青岛学者还回顾了和马维立交往的细节。在夏树忱眼里,“马维立和他哥哥都对中国人很亲近,对中国也很熟悉,他哥哥有一次还拉住我说,‘一块找个铺子吃骨渣(饺子)’”。

  王栋回忆,他和马维立曾通过六七十封电邮,“每一封都有问题问他,最多一次问了18个问题,他都一一给我回复,问题太多,他会分期来解答。他对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很认真,会找很多资料来交叉印证,非常严谨认真”。王栋还记得第一次去见马维立的场景,“他的护照上出生地一栏是Tsingtau(青岛),他拿出来很兴奋地让我看,后来我才知道,他经常拿出护照让朋友看这一信息”。

  夏树忱透露,“马维立上世纪80年代以后经常来青岛,隔一两年总会来一趟。2005年,他还前往即墨寻找儿时的记忆,捐赠了德占青岛时期德国人拍摄的部分即墨老照片。后来他的身体不太好,不能频繁来青岛,他感觉很遗憾,所写的信中用了一些伤感的语言”。2016年10月21日马维立去世,他的家人在信中说:“直至去世前的几日,他依然继续着他的青岛历史研究,并一丝不苟地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相关问题一一作答,对于青岛,他说:‘我永远不会停止忆念。’”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马维立 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