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青睐在青拍摄 "青岛出品"渐成金字招牌

2017-11-03 10:1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礼智

  “青岛出品”渐成金字招牌

  纵观青岛与电影的百年历史,虽然与电影有着不解之缘,享有“天然摄影棚”的美誉,但曾经因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所以无法深度参与到电影制作中。不过短短几年,青岛就令人刮目相看,随着从投资、拍摄、制作到发行的全产业链崛起,青岛开始摆脱电影外景地的标签,跻身“重工业电影”拍摄制作基地的行列。“青岛出品”渐渐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生力军,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不再旁观:

  青岛深度参与电影制作


  “天然摄影棚”、“万国建筑博览会”,这曾是青岛引以为傲的美称,但如今的青岛显然不满足于这样的定位,这里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让银幕上的“青岛元素”不再局限于“碧海蓝天”,青岛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

  去年年底上映的张艺谋作品《长城》就在青岛采用了大面积绿幕区拍摄,通过搭建360多个集装箱的特效制作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万里长城”得以在银幕上完美呈现,也意味着青岛正在实现从“取景”聚集地到“制景”工业基地的华丽转身。由靳东主演的电视剧《守卫者——浮出水面》成为今夏热门电视剧,作为该剧的出品方,西海岸发展集团文化公司不仅参投该剧,还在外景地协调、剧组服务、政策扶持、宣传推介等多方面深度参与了该剧的制作发行。

  大片青睐:

  每年200多部影视剧在青拍摄


  据测算,每年中国内地摄制的影视剧中,近三分之一(200多部)在青岛取景拍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00多部影视剧中,大制作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比如,随着今年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内的15个摄影大棚陆续完工,好莱坞电影《环太平洋2》中“机器人大战”的雄伟图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中瑰丽的外太空风貌,都在文化产业园中的绿幕拍摄区实现了“梦想照进现实”。截至今年9月,《英雄本色4》《网中网》《兄弟同体》等十余部大片进驻文化产业园内拍摄。

  据《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介绍,筹备环节中最艰难的是世界观展现,三百多人的概设团队和美术团队历经15个月的设计、绘制、规划和搭建,最终将2000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真实呈现。在筹备过程中,青岛的电影服务机构给予剧组不少支持,而且青岛的摄影棚在国内是一流水平,“希望在此完成我的科幻电影梦想”。无独有偶,同期在青拍摄的《疯狂的外星人》也是一部科幻电影,这两部电影被业界认为“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的新标杆”。

  政策扶持:

  多家影视机构在青“安家”


  为何诸多国际电影机构及项目对青岛情有独钟?市文广新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青岛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等促进政策的相继实施,不管是给力的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的服务机制还是合理的业态分布,都不断催生出一种新鲜的“青岛基因”、打造着一种全新的“青岛模式”。

  比如在《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设立了连续5年、每年10亿元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在影视文化产业区内完成主要拍摄制作的优秀影视作品,最高给予制作成本40%的补贴。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目前我们面向全国启动了‘影视剧本孵化计划’,征集优秀剧本和创意并给予资金扶持;对在青岛注册的影视公司,也有非常优厚的税收连续返还政策。”

  综合优势:

  庞大影视产业链已形成


  另一方面,青岛充分发挥自身城市综合优势,以胶州湾以西的西海岸新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电影与城市建设、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为以电影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聚集提供了绝佳的条件。青岛(国家)电影交易中心和影视摄制服务中心已经成立,包括万达影业、五洲发行等多家国内外影视公司已进驻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影视产业链。“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影视剧作品实现‘青岛出品’”,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据测算,预计到2020年,仅青岛西海岸新区每年拍摄制作的中外影视作品将超过130部,影视文化旅游人数将超过2000万人次,影视产业总收入可达150亿元,预计可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到2025年,这片青岛影视新高地每年拍摄制作影视作品将超过180部,影视产业总收入将达280亿元,可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万人,成为中国电影产业新高地。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