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五年刘震云推新作 生活的配角成书中主角

2017-11-02 10:0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暌违五年,刘震云再推新作,《吃瓜时代的儿女们》11月1日正式亮相,这究竟是一颗怎样的“瓜”?当天,刘震云接受半岛记者微信采访时透露,新书是现实主义题材的荒诞小说,“刘氏幽默”依然贯穿其中,“幽默全在空白里,看的过程会笑,看完了可能会哭”。

  书名详解:

  生活中的配角成书中主角


  为什么给新书起名叫《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解释说:“其实吃瓜这个词是网络用语,吃瓜怎么跟围观和看热闹联系在一起,一开始我也搞得不是特别明白,但是我随着大家吃了这块瓜,我才悟出来了,那是因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围观、看热闹,为什么跟吃瓜联系在一起?其实唐朝之前吃瓜就存在,可能唐朝之前吃的是黄瓜和香瓜,但是不影响他们吃瓜的心情,不影响他们围观和看热闹的爱好。在古代最著名的吃瓜的语言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现在,戏剧在舞台上确实没落了,但是惊心动魄的大戏搬到了生活中,有吃瓜群众,有围观和看热闹的,证明了生活中的大戏接连不断,区别是深陷其中可能会失声痛哭,吃瓜群众跟当事人的心情正相反。”

  现实关系中,吃瓜群众其实是一群配角,但是具体到新作《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生活中的配角成了书中的主角。书中讲述四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个农村的姑娘,三个公务员,不一个市,也不一个省,但他们之间却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穿越大半个中国打着了。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深陷其中的人痛不欲生,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却乐不可支”。刘震云用老辣之笔,剖析了吃瓜本质;用慈悲之心,探寻了荒诞底线。

  荒诞写实:

  捡起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


  刘震云认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与他过去小说最大的不同是书中的四个人素不相识,“过去写的人物关系是紧密的,这次写的这几个人关系是空白的,空白里面是什么?极大的空白背后藏着一些道理,“写的显见的人,但是主角并不是这些人。主角是吃瓜群众,但吃瓜群众在这本小说里并没有出场”。

  刘震云的小说一向既荒诞又现实,既离奇又符合着某种规矩,他透露,在创作的时候想象力主要体现在结构上,荒诞凸显在结构上,是比较深入的。但是细节的真实是非常重要的,“越是荒诞的东西越应该在细节上特别真实,像喜剧和悲剧一样,真正的喜剧底色应该是悲剧的,真正的悲剧产生喜剧,这个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大众所熟悉的刘震云作品,大多反映了普通人的欲望、挣扎和无奈。刘震云说:“此前有评论说‘刘震云说出了老百姓的肺腑之言’,我觉得这是我写作的一个特别大的动力,因为这些肺腑之言,有时候是在生活中被忽略的,文学就是把在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一点一滴地给捡起来。”

  并不风趣:

  生活中沉默寡言脾气暴躁


  在外界的想象中,刘震云是一个十分风趣的人,粉丝们也最欣赏他的“刘氏幽默”,刘震云却说:“不管在生活中或者在作品中,我都不是一个幽默的人。你看我写的句子没有一句是俏皮话,我也讨厌作品和生活中油嘴滑舌的人,只是因为幽默可能不体现在语言上,我的语言都是特别质朴和老实的话,无非是这件事内部可能存在着幽默,比这个更幽默的可能是事情背后的道理,可能有另外一层的幽默。”

  刘震云认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他最幽默的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空隙里填的是大家平常能够体会、意识到,但是没有提炼出来的这些荒谬之间又十分微妙的道理,空白越大,可能填进去的谎言和幽默的东西越多,因为幽默全在空白里,看的过程会笑,看完了可能会哭”。至于在生活中,刘震云自称“在家里是一个被领导者,一举一动都必须服从领导的安排”。生活中跟刘震云接触比较多的人反而会觉得他是一个特别没趣的人,“不大说话,也不是一个性格特别好的人,有时候会突然急了,特别暴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量学,尽量改变”。

  编剧身份:

  剧本讲究显性小说讲究隐性


  从《一地鸡毛》《手机》《温故1942》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过去的大部分作品都由冯小刚拍摄成电影。在刘震云眼里,冯小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包括电影与生活以及导演的关系,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生活中我们也是非常好的朋友,遇到事情想找人商量的时候,想找人陪着一起去的时候,两个人打电话心里没有任何障碍。等这本新书到他手里之后,我想他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人说冯小刚是热的,刘震云是冷的,因为他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冷静的、冷峻的,但刘震云认为,“小刚导演有时候看世界也非常冷静和冷峻,而且非常深入。可能小刚在媒体面前容易发脾气,他其实创作时是非常安静的,神经末梢也是非常枝繁叶茂,能够到达其他人的神经末梢到达不了的地方”。

  今年刘震云凭借《我不是潘金莲》获第八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编剧奖项,虽然他一直认为自己“可能是好作者,但不是好编剧,因为不知道剧本应该怎么写”。他认为小说和电影剧本有很大的区别,“小说特别重视一件事、一个人、一段情绪怎么来的,从头至尾说清楚,手段是心理描写,而这些对于电影剧本是没有用的,电影剧本讲究显性的东西,小说则讲究隐性的东西。大家认可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还是因为小刚工作做得比较多,我基本上没做什么”。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