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直面争议 "呼啸青春"撤档可惜

2017-10-10 09:47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电影消费上,中国的胃口极大,而且口味变化很快。冯小刚喜剧电影从鼎盛到转型,徐峥喜剧从爆红到备受质疑,都验证了观众的“薄情”。小妞电影从一炮而红到开发殆尽,就是三五年间的过程;接下来恐怖片、奇幻盗墓轮番占据票房榜头条。实际上,一味指责观众变心也不对,今年国庆档《羞羞的铁拳》创下票房佳绩,说明开心麻花的新鲜招数得到了影迷认可。然而危机也在这里:下一轮还玩这种性别变身、内涵段子,票房不一定给力。喜剧在创新,动作片在创新,青春片在创新,创新不一定得到认可,电影这个游戏,确实残酷。

  票房对不起评分

  在估算票房的人,个人最糗的经历是《捉妖记》。我觉得它是一部不可能大卖的烂片,这次打脸让我老实了许久。直到今年《绝世高手》——这部电影的媒体点映场,我们一位同行笑到了椅子底下。我克制了又克制,给出了12亿票房的预估。导演卢正雨一脸丧感,我问他现在外界一片叫好,你还担心什么?他说自己最担心的事是媒体叫好一片但观众不买账。结果我果然又打脸了,《绝世高手》票房刚刚过亿。导演对了,他应该对得很绝望。

  在《缝纫机乐队》上映前的提前观影,我有了不祥的预感。《缝纫机乐队》有两个评分:从电影本身的完成度来说,它应该是八分。从观众的年龄构成来说,它只能得到及格分。我个人认为,结尾是它最大的败笔,大鹏(程宫)登场致敬Beyond,这个情节设定本身就是喜剧的逆行。对于七零后、八零后(八五前)来说,这首满是情怀的单曲应该是夯实十亿票房的最后一锤;但对于九零后来说,这种大场面营造的情怀奔涌,有种互飙尴尬的障碍感。这首歌跟年轻人本身就隔着一层,黄家强、叶世荣也并不是特别有辨识度,混进去东北F4,这个场面打动的不是观众的最大公倍数,而是最小公约数。

  国产喜剧以小人物的逆袭为高潮,这个定式可以保留,但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年轻观众的耐药性越来越高。这一点,张一白《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打脸更厉害——当邓超/陈末想追回张天爱/幺鸡时,他请求全城的出租车打开双闪,告诉幺鸡自己在找她。这个桥段让七零后达到情绪的High点,因为它隐含的大场面、宏大动员、陌生呼应正对中年人胃口;这个桥段跟《缝纫机乐队》结尾何其相似——百八十个鼓手一起打鼓,一群傲慢的吉他手跟锦鲤般头碰头炫技,知名的不知名的有关系没关系的摇滚老炮都来助阵,这种宏大叙事只能激起大鹏时代、张一白时代的壮怀激烈,不符合90后的语法。

  喜剧期待变革

  在年轻观众占主流的喜剧电影市场,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年吸引七零后、八零后观众的喜剧路线,现在往往无法引发情绪共鸣。宏大叙事是喜剧的敌人,类周星驰化是喜剧的第二个敌人。 《绝世高手》是一部周星驰也拍不出来的无厘头电影,里面的灵感火花四射。不识趣的歌唱家献唱《说句心里话》的桥段,是我今年三个“笑裂嘴角”的最佳笑料之一。这部电影的票房大卖,只能说上世纪70-85世代影迷的消费已经大幅度萎缩了;卢正雨这位导演才气十足,他的下一部电影应该会展现出对市场的调适。而大鹏也应该打破定式,“小人物逆袭”这个梗常用常新,但煽情还是要克制一些。

  拍喜剧最难的,我觉得是结尾。这个结尾必须足够假又足够真;说它假,必须是观众一眼勘破的、导演与观众达成“剧情是假的但笑料是真的”共识。说它真,是指笑料桥段的真实性、新鲜感。像是《食神》里周星驰封神,《少林足球》里的如“足球小子”般的神技赢球,都是有现实基础又不可能达成的梗,观众明知不可能,但是要心照不宣地跟导演一起抵达剧情终点——否则这故事没法圆起来。 《羞羞的铁拳》结尾其实非常潦草,所谓“红鲤鱼绿鲤鱼与驴”跟拳击的技法联系非常勉强,但是在一个观众和导演共谋的爆笑气场里,这些粗糙的地方被饶放了。喜剧导演应该警惕这种先天性的原谅,比如在 《缝纫机乐队》里,一旦观众无法融入对摇滚乐的感情里,就进入了对剧情不合理之处的冷眼中。这次开心麻花赢了,但在喜剧领域里,每次赢都像是侥幸;笑料不创新,都是险胜。

  变革这件事,对于老将分外艰难。王晶被认为烂片王者,其实他幕后支持了很多严肃的电影,比如《天水围的夜与雾》。 《追龙》让部分影迷想起了老式港片的味道,于是急转弯开始赞扬王晶——应该看到,《追龙》的气韵并不完整,戏说的成分还是太多。王晶对市场口味一向紧贴,这种紧贴会伤害手感。《追龙》只是勉强找回了旧日状态而已,真要想重现荣光,王晶还需要更大的变革。

  错过一场“青春”

  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分两类,一类是请影迷看剑气,另一类是请观众泡枸杞。枸杞还是那个老味道,看剑气有一部《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上映三天撤档,非常可惜。剑气这东西相当于电影的锐气,它带着任性和专业;是它的影迷,自然看到剑芒灼灼;不是它的影迷,就会觉得芒刺在背。《呼啸青春》故事很容易被轻看:东北小城技校女生杨北冰,是当地不良少女的头头,却深爱着青梅竹马的好学生于一。转学来的女生紫薇迷倒了于一,也意外获得了杨北冰的好感。三个人在“小香港”迪厅里寻欢作乐,这个迪厅的老板雷管,既是杨北冰的大哥,也是紫薇的情人。

  《呼啸》的主创没有大明星,不过演技耐看。我最喜欢的,是“小香港”雅座里的一段情节:雷管带杨北冰、于一两个小屁孩上楼,跟死对头黑社会老大谈判。对方要雷管交人出来——这个人已经被活埋了,雷管不动声色,让于一从自己口袋里拿烟。这一片段,四个人演技都在线:于一是懵懂的,给雷管掏烟,没想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枪来,手足无措。雷管在示威:我的小弟一看就未成年,摸枪出来打死人我也不用坐牢;杨北冰心疼于一,假装自己是个角色,倒了一大杯酒先干为敬,想化解剑拔弩张的气氛;黑社会大佬发觉局面不利,撂下狠话转身走人。

  如果说这只是一部讲述青春残酷的电影,你就小看了导演韩天。杨北冰的故事发生在1997,以这个年景为背景,拍摄过两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甲方乙方》和《小武》。 《甲方乙方》献给1997年三十出头的北京富贵闲人葛优,《小武》献给1997年二十多岁的汾阳颓废小偷小武,而《呼啸青春》献给1997年十八九岁的东北少男少女,特别是杨北冰所在的重工业小城,时代大潮刚刚席卷而来。三部电影接力,展现出从一线城市、山西小镇、东北小城的1997时代图景;拼接起来,就是冯小刚、贾樟柯、韩天对一个时代颇具雄心的回应。 米荆玉

   [编辑: 焦琳]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