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哲学家贝淡宁做客西西弗书店谈青岛(图)

2017-09-25 08:3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9月24日下午3点,国际知名哲学家贝淡宁做客西西弗书店,举办了新书《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分享会,并进行“青岛:遇见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的主题讲座。在他的新书中,青岛是一个“理想之城”,既是他研究城市的对象,也是他担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后,生活、居住和教学的所在,因此,在他的眼里,青岛更有“独特的气质”。在讲座中,他和嘉宾清华大学哲学博士汪沛,一起回顾青岛的历史、品味青岛的细节,从学术和感性两方面解读青岛独特的精神。

  以“独特精神”考量

  按照贝淡宁的调查,大众更青睐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精神,而城市精神主要是指城市主流的价值观。如果一个城市缺乏独特的精神,人们的“爱城主义”就没有那么强。现在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给人提供归属感。“我们没有暗示,人人都应当遵从一个拥有精神气质的城市,有些人更愿意生活在同质化的社会里,他们湮没在人群中默默无闻。”

  《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中涉及上海、曲阜、青岛、成都等中国城市,还涉及东京、孟买、伊斯坦布尔、迪拜等。贝淡宁介绍,城市的选择标准,也是从是否具备“独特精神”来考量,即便有些城市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却因自身独树一帜的特点,对“城市化不可避免同质化”的论断发起挑战。

  贝淡宁认为,大家对一个城市有固定的看法,但不一定符合现实。因此,他们选择去这个地方,以“漫步城市”的方式获得的感想,和对当地居民的采访,了解他们最关注的城市话题,从而获得创作素材,然后从人文、历史、风气、秉性等方面对城市做最贴肤的研究,直析一个城市社会性的精神。

  青岛是“理想之城”

  来自加拿大的贝淡宁,却拥有一个儒雅的中文名。他透露,担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后,他从济南搬到了青岛新校区。贝淡宁对青岛的喜爱从采访中的只言片语就能感受到,他透露青岛发展很快,四年前他就来看过校址,“当时什么都还没有,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五年以后,大家会说,山东大学新校区是最漂亮的校区”。至于想在青岛待多少年,贝淡宁笑说:“一百年,可以吗?”

  碧海蓝天、崂山仙境、欧式建筑……这是外地人所热爱的青岛独特气质。在贝淡宁和王沛看来,青岛是一座“理想之城”,汪沛介绍,“从历史方面,秦始皇东巡崂山开始一直写到晚清,写了青岛作为一个城市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的演变,演变过程中,城市的主题也随之有不同的变化,不论在任何时代,它都作为一个理想城市的典范被提出来”。

  汪沛透露,她还看到很多年轻人在拍婚纱照,可能在他们眼里,青岛可以作为他们的爱情见证,“从另一个角度上讲,青岛是一个比较符合爱情理想的城市”。如今,中外的交流越来越多,作为一个中西交汇的城市,青岛一直以一个情感上的需求在满足着大家的理想,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城市和个人有匹配关系

  很多人认为青岛和上海相似,在贝淡宁看来,青岛受到更深的儒家文化的熏陶,“我感觉青岛人还是比较谦让的。”在青岛,上一代人和年轻人的看法完全不同,“老人认为青岛很开放,而年轻人却觉得在青岛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提出“逃离北上广”的话题,从向往大城市到想逃离的变化,汪沛认为,这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方面,在大城市有着生活的压力,“回到家乡,有着家人和同学,可以重拾过去的情感伦理,”另一方面,很多人也说家乡回不去了,“你在大城市学习和工作的专业,家乡未必会有”。汪沛认为,城市是凝结所有喜欢这个城市并想在这里生活的人,“逃离北上广”并非是逃离城市,只是不再选择‘超大城市’,青岛、苏州、杭州等城市,都可以是很好的选择”,这是城市和个人一种匹配上的关系,也是社会越来越多样化的表现。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贝淡宁 西西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