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携《行者》来青 称未反对"西游"改变

2017-04-23 10:0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4月22日,六小龄童携首部传记《行者》来到青岛,在西西弗书店邀读者“遇上亲切的经典”,与读者一起谈人生、谈《行者》,分享他的艺术人生。他透露,86版《西游记》和青岛有着很深的缘分,有很多镜头都是在青岛取景拍摄的。对于广泛拍摄的西游影视,六小龄童澄清自己并没有反对改编,“只要不是过度戏说恶搞,我都是很尊重的”。在与青岛读者互动的最后,六小龄童表演了一段精彩的猴戏,把金箍棒舞动得行云流水、虎虎生风,让在场的读者大呼过瘾。据六小龄童透露,中美合拍的电影《敢问路在何方》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开机。

  青岛之缘

  “猪八戒背媳妇”在崂山拍摄


  4月22日六小龄童来到青岛西西弗书店签售首部传记《行者》,现场人气火爆,书店只限前500名读者获得签名,书店门外还有很多读者等候,只为看一眼童年记忆里的“齐天大圣”。

  六小龄童透露,他来过青岛很多次,非常喜欢青岛,“86版《西游记》和青岛有着很深的缘分,有很多镜头是在青岛取景拍摄,唐僧徐少华,他就是青岛人。饰演玉鼠精的演员也来自青岛。”

  1983年《西游记》拍摄时,第七集《计收猪八戒》中的“猪八戒背媳妇”等许多戏份都在崂山取景,“崂山太美了,我拜访了太清宫的道长匡常修,获益良多,在拍摄期间常常去讨教,他给我讲了很多有关孙悟空的传说,包括72般变化、筋斗云的来龙去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匡道长已经去世了。”六小龄童回忆,还有一集《扫塔辨奇冤》中,孙悟空和九头鸟的打戏是在青岛海边拍的,当时《西游记》为海滩戏选外景时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青岛。

  追忆导演

  宣传“西游”是最好的告慰


  六小龄童透露,杨洁导演去世后,大家又对《西游记》进行了回顾,“就在前一天我都是穿黑色衣服,因为送别杨洁老师,杨洁导演不仅是我的伯乐,也是我的恩师!没有杨洁导演,就没有今天的六小龄童。”对于自己正在筹拍的电影版《西游记》,杨洁导演也给他提出过很多建议,鼓励他一定要拍好。

  在恩师的追悼会上,六小龄见到了三个“唐僧”、饰演猪八戒的马德华以及后来加盟的“沙僧”,“我们都非常怀念杨洁导演,虽然她家人希望低调,我们也都不接受采访,但全国媒体对她的关注,大家也都看得到。杨洁导演不为名不为利,她身上那种为艺术献身的品质值得当代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学习。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说的就是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了。好好工作,宣传西游文化,这是对杨洁导演的最好的告慰”。

  澄清态度

  “孙悟空不是我一个人的”


  近些年IP电影盛行,《西游记》也被多次翻拍,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和郭富城的《大闹天宫》等都获得了很高的票房,六小龄童表示,“再次声明,我姓章,我父亲早就跟我说,猴戏不姓章,猴戏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孙悟空不是我一个人的,猴文化也不是章家独有。”

  对于其他的作品,网上有很多批判性的看法,六小龄童对此予以澄清,“我只是曾经演过孙悟空的一个普通演员,媒体采访我,我也只说了一个普通演员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到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对某个戏和某个演员做过评价,而且我对拍西游题材的主创,只要不是过度戏说恶搞,我都是很尊重的。”六小龄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艺术上可以百花齐放,但是立意上,总要有道德和人文底线。杨洁导演经常说,要‘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把握《西游记》的精髓和魂,把《西游记》的正能量传递给观众,如今的影视作品不可能一字一句地照搬。”

  六小龄童也透露,当年“娶经女儿国”就对原著有所改编,“21日见了朱琳,谈到对原著的改动,比如最后女儿国王叫了声‘御弟哥哥’,唐僧停了一下,但他没有回头,策马而去。这也有情感,但改编要有底线。”谈到和好莱坞合拍的电影版《敢问路在何方》,“对方希望沙僧变成女性,我就不能接受。

  回忆当年

  拍摄6年片酬不到2000元


  《行者》是六小龄童自传,他表示,自己前半生一直在演“猴”,后半生自己将全身心传递“猴”文化。“这本书写了我的前半生,也写了章家几代人的‘猴’情结以及《西游记》拍摄的前前后后。”六小龄童说,最开始他想用“金猴归莱”,但“行者”更有深意,“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行者,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六小龄童坦言,《西游记》并非一部完美无缺的作品,“但自己全心投入,心无遗憾!”回忆当年拍摄的场景,六小龄童说,当年拍戏绝对不能串戏,没有自己的戏也要在现场,不演戏的时候还要当道具。“拍‘大战红孩儿’的戏时,没有电脑合成,没有替身,也没有保险,玩着命去演。虽然有一定的灭火措施,但身上还是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很多年前就有人开出上亿的片酬邀请六小龄童演各种版本的孙悟空,但他都一一拒绝,“一无所有的时候我都能坚持,现在什么都有了,更不会为钱去拍违心的戏”。上《开讲了》节目,撒贝宁问他,现在很多演员片酬几千万上亿,当时6年片酬不到2000元,会不会委屈?六小龄童表示,绝对不会,因为《西游记》自己收获了太多比片酬要重要的东西。

  新版电影

  高科技不能代替表演艺术


  谈到正在筹备的电影版《敢问路在何方》,六小龄童透露,下半年终于要开机拍摄了。他要求孙悟空还要保留原来的造型,“连一根毛的颜色都不能变”。对孙悟空的理解,他说应该有一个情感的递进,“开始他是猴子的心理,后来接触了人类,有了人类的感情。比如唐僧赶孙悟空去花果山,孙悟空是不舍的。”

  《敢问路在何方》会是一个东方经典故事与西方高科技相结合的电影,“我的棍子耍得再好,也不可能变出100根1000根棍子出来”。但西方的科技再发达,永远不能代替东方的表演艺术,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能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一部影视作品没有让人记住故事和演员,只记住画面和特效,那它不能算是一个好作品。”

  对于大家都关心的“猴戏”接班人一说,六小龄童表示,如果所有孙悟空都是六小龄童的感觉,那还有意思吗?“我演唐僧也不行,只能做好自己的事,传承猴戏,传承猴文化。”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