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引诗词热 会背诗就能当才女?

2017-02-14 09:45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武艺姝走红之后,朋友圈里一款诗词接龙的小游戏火了,不时有朋友略带傲娇地抱怨自己为什么只拿到98分。关于武艺姝的网文贴遍了朋友圈,都把“满足了我对才女的所有形象”当做文眼;当然也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中国的未来不能靠武艺姝”,也有的质疑“中国教育还能培育出多少武艺姝”。在高考只占5分的古诗词,一夜间突然身价腾贵;如果不是有个冷静的律师老爸坚决阻拦,武艺姝很可能出现在各个卫视节目里,成为下一轮造星的焦点。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武艺姝当然很珍贵,累计两千首的诗词积累不是普通女生能做到的。然而高考作文不能用古诗词代替,这个大前提下,背再多古诗也无助于高考成绩;拓展开来,对于当下来说,背诗乃至写诗是不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雅好?巍巍华夏,诗词名人堂里的神祗已经够多了,再多一个武艺姝甚至再多一个李清照,对中国诗词来说又有什么惊喜可言呢?

  央视的草蛇灰线

  身份超然,央视在综艺领域一直比不上地方卫视热辣劲爆,因而总是在别人不擅长的领域用力;之前央视曾打造过一鸣惊人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加上如今爆红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三个“大会”把汉字之美、汉语之美展现给全球观众。我甚至觉得,这三档节目跟《舌尖上的中国》可以算作一个系列: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在于他面对鲈鱼、莼菜、鳜鱼、东坡肉、葡萄美酒等食物时有第一时间的预判体验,在于他面对折柳、桃花、黄鹤楼、岳阳楼、白帝城等景物有直觉的人文反应。看似草蛇灰线,央视的综艺节目把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听说山东大学青岛同学聚会有个传统:学长学弟对酒联诗,续不上就浮一大白。这大概算是“鲁版诗词大会”的一种吧。民间对诗词的喜爱,是诗词传统存续的根本。 《中国诗词大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三五个背诗的高手、古代文学的学霸,还有社会各层面对古诗词的态度:有跟女儿一起赋诗写歌的家长,也有把苏轼旅游当随身读物的发烧友,有农民白茹云,也有快递员、乡村医生,再加上把诗词当做安身立命根本的教授评委,诗词提供了社会的一个切面。能够在荧屏里把诗背出来,是现代人的诗歌热情;而如果能把诗词当生活里的游戏,重现大观园里的“螃蟹咏”,致敬兰亭的曲水流觞,这才是化入普通中国人的“天天诗词大会”。

  朋友之间不谈诗歌

  在武艺姝最火的一个周,我浏览了我的数十个微信群,包含媒体群、医生群、车友群、电影人群、戏剧人群甚至包括太太的幼儿园妈妈群,武艺姝都没有成为群话题。一方面大家在朋友圈里热烈转发关于武艺姝的评价,一方面大家又不跟朋友探讨,这似乎有点矛盾。其实说白了,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武艺姝,至于自己,知道李白和杜甫就已经及格了,干嘛跟朋友探讨武艺姝,关键是自己肚子里七律五言本来就不多,朋友可能还不如自己多,贸贸然谈诗词歌赋,岂不是自找没趣?朋友之间,谈诗歌伤面子。

  细想起来,武艺姝可以引发个体的关注,但是很难引发群里的探讨——对古诗词很难找到探讨的基点,大家的文史水准参差不齐。尤其对于诗词,除了高中语文的几首必背选文就不剩下什么存货了。更直白的说,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武艺姝,至于自己在诗词方面的缺失,其实是无感的。我们希望孩子做唐诗领域的巨人,不介意自己做宋词范畴的残废。眼不见《虞美人》,耳不闻《鹧鸪天》,口不诵《唐多令》照样生活。所以大家看的都是培养孩子读诗如何重要、关注哪些公号可以每天听到名家读诗,至于“三十岁之后如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这个题目必然遇冷。

  雅俗共赏好难

  武艺姝走红,让主持人董卿也搭上了这班列车。不少观众对董卿再度恢复了好感,说她在《中国诗词大会》里的表现精彩绝伦,因为她对中外诗歌广泛涉猎、出口成章。看看我们的观众如何朴素,主持人稍微有点诗词功底,除了故事外能背诵一些普希金,大家就已经膝盖松软了。其实评委席也承认,此次选手背诵的诗句难度不大;原本评委担心万一哪句诗自己不晓得怎么办,所以现场准备了三台电脑可以随时查阅选手所背诵的诗词。然而最终电脑也没派上用场,因为大家的诗词储备都是常见作品,让蒙曼、康震教授可以轻松点评。

  《中国诗词大会》的关卡设计颇有特色,沙画猜诗句让人耳目一新,“飞花令”的方式既有古意也有刺激性。一位男选手在“飞花令”环节三次引用唐伯虎的诗句,结果评委席上的教授不厚道地笑了。显然,“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之类的唐寅题画诗是入不了专家法眼的;然而在观众看来,这首 《桃花庵歌》非常熟悉——因为它在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里出现过。雅俗共赏其实很难,当年余秋雨坐镇青歌赛,被选手们不断探底的文史水平弄得不断摇头。现在《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是选拔了各阶层的诗词达人了,但一眼望去,不出初高中语文的范畴,没有几首超纲的作品。这种兴味索然,应该会催生难度更大、选手水准更高的第三季出来。

  问一句“诗何为”?

  “诗何为”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一首《锦瑟》换不了唐伯虎的酒钱,写作文都注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李商隐、晏几道来参加高考都没辙。但是对于武艺姝来说,诗是神交古人的契机,所以她对苏轼、陆游的诗集手不释卷。对于诗如此高度的契合,她在学生里算是异数。有些性急的建议希望武艺姝能够直升北大,得到更好的诗词教育。其实对于一个爱好者来说,别人替自己推开的门,不一定通往自己的目的地。把诗当成修养心性的方式也很好;正如蒙曼所说,在疲劳的时候来一首五言绝句,二十个字就能更换心境。然而对于没有这个禀赋的人来说,什么七绝圣手、五言长城都是春风过驴耳而已。

  擅长背诗,成就了武艺姝;那么有没有一档提倡写诗的节目呢?批评者把武艺姝当做应试教育的受害者,顺便痛陈死记硬背的恶果,是不是武艺姝七步成诗,就能打消外界的质疑呢?古典乐经历了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到马勒,多少年来不再有经典作品出炉;中国诗词文化比交响乐的历史悠长太多,诗星也灿若星云数不胜数;一个爱诗人不一定是一个写诗人,武艺姝也不一定要变成李清照,这一代有这一代的负担。诗何为?给予爱诗的人心灵自由而已。

   [编辑: 焦琳]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