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期间,为落实文化部关于开展与“欧洲文化之都”对话交流的要求,9月至12月还将在青岛举办“不朽的城雕”——2015青岛“文化之都”城市公共艺术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板块:“不朽的城雕”欧洲文化之都城市雕塑摄影展、中外雕塑艺术家来青采风创作、“文化之都”城市联盟建设论坛交流。届时,15位中外雕塑艺术家将集中来青采风,为城市创作公共雕塑。
活动由三大板块组成 9月至12月举办的2015青岛“文化之都”城市公共艺术主题活动由201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组委会、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联合举办,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欧洲文化之都城市公共雕塑摄影展、中外雕塑艺术家来青采风创作以及“文化之都”主题论坛等相关活动。
“不朽的城雕”欧洲文化之都城市雕塑摄影展将从50多个曾被命名为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中遴选出15个城市,每个城市征选20至30幅城市雕塑代表作品进行展出。展品将通过中国驻欧洲使馆文化处(组),以及欧洲国家驻中国的使馆文化机构推荐产生。该展展期拟定为201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15位艺术家将来青采风 邀请中外雕塑艺术家来青采风创作是系列活动的亮点部分。由活动艺委会推荐大约15名中外雕塑艺术家集中来青采风,并为城市创作城市公共雕塑。艺术家要在45天左右时间完成创作方案和模型的制作,并向广大市民展出。在雕塑家实际创作过程中,将邀请青年拍客以拍摄DV纪录片的方式记录艺术家们从选题到创意,并完成作品的整个过程。在雕塑模型展览过程中,可播出这些纪录片拍摄的片段,并与视频网站合作播出。活动组织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周期2个月。
活动期间还将邀请2015年的欧洲文化之都:捷克的皮尔森市和比利时的蒙斯市执委会代表来青出席相关活动,同时开展名为《文化——跨越时空的桥梁》“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间的对话活动。活动时间为2015年11月上旬。
公共艺术关乎城市发展 城市公共艺术是大众的艺术,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此次活动还专门邀请国内公共艺术界的专家组成了艺术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担任艺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何洁,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授林学明为艺委会委员。
杜大恺表示,城市的发展和公共艺术有很大关系,公共艺术存在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平民化,两个是不可分离的,而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在一个需要进一步成熟的阶段,“毋庸讳言,中国很多城市在搞形象工程,愿望是好的,但是我们还缺少经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结果变成了城市垃圾”。在谈到青岛的城市公共艺术时,杜大恺表示,很多到过青岛的艺术家大都评价不错,“我离开青岛好多年了,很多雕塑没有看到,但仅沿海一线就是其他城市不能比的”。杜大恺认为,此次举行的青岛“文化之都”城市公共艺术主题活动,不仅能为青岛市发展做贡献,也将为全国的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本报记者 刘礼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