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
国际博物馆日,青岛市各博物馆都推出了精彩的展览和互动活动,在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的同时,特色文博产品也受到市民欢迎,青岛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立强告诉记者,“把博物馆带回家”是一种大势所趋,通过研发一些文博创意产品,不仅能让博物馆文化更深入市民的生活,也能把博物馆搞活。而经过为期17个多月的内部调整,位于市南区安徽路5号的青岛邮电博物馆,也于5月18日再度与市民见面。
特色活动鉴宝、展览,还有专家讲解
免费鉴宝活动是青岛市博物馆在每年5月18日当天推出的惠民活动。该馆研究部和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专家组成团队,分为书画组和瓷器玉器组,为市民收藏去伪存真。
当天,青岛市博物馆共有《撷芳雅颂——花卉题材珍品展》和《大地之上——明清人物画展》等4个展览跟观众见面。其中颇受关注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展出了从北京鲁迅博物馆引进的118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展现了鲁迅鲜为人知的作为美术家、版画倡导者和金石拓片收藏者的一面。展览中,有整整一面墙是鲁迅的四张照片,这是鲁迅生命最后留下的照片。据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专家介绍,1936年10月8日,鲁迅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摄影家沙飞在展览会现场,拍摄了鲁迅坐在藤椅上,在展厅里与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等几位青年木刻家谈话的照片,从各个角度为鲁迅拍摄了特写镜头,将鲁迅先生的风度、气质,以及对青年厚爱的表情都通过照相机记录下来。第二天,他就将拍摄的照片寄给鲁迅先生。不料,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溘然而逝。
市博物馆古代绘画研究专家李敬华也于当天上午和下午在《大地之上——明清人物画展》展厅各推出一场专题讲解活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赏析画作精髓。
重新开馆邮电博物馆打造文化场所
5月18日,青岛邮电博物馆经过修复重新开馆,此次重装开门后,共开放三层,一楼为接待大厅、古董电话墙、胶澳1901慢递、纪念品商店,二楼为主展厅,四楼为塔楼1901厅。记者探访发现,邮电博物馆此前展出的展品全部得以保留,一楼的古董电话墙、二楼主展厅内各种古老的电信通讯设备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及游客前来参观。
当天,青岛市无线电协会还在二楼举办了无线电设备展,一些在谍战剧中才能见到的无线电设备让游客大开眼界。据了解,当天展示的设备有很多目前还能用,其中还有一台无线电接收器,懂得摩斯电码的市民还可以亲身体验发报的乐趣。据青岛邮电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重新开放的青岛邮电博物馆将打造一个集现代工业文化遗产、德式老建筑、邮电专题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场所。
公益互动特色文博产品免费送观众
当天,为配合正在展出的《花卉题材珍品展》,市博物馆还推出了花卉题材彩绘盘免费互动项目,孩子们根据文物上的花卉内容、图案、纹饰、造型,再发挥想象力创作彩绘于纸盘上。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也走进湛山社区,赠送数百张精美的明信片。
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立强告诉记者,虽然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博物馆的支柱 ,但也鼓励各馆通过馆际交流展览和研发文化产品等,搞活博物馆。通过文博产品的开发,吸引市民“把博物馆带回家”是一种趋势,但记者了解到,目前岛城各博物馆的文博产品大都是公益性质的,如何开发出能更受欢迎、更好融入传统文化和文物内涵的创意产品,这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尝试的课题。
记者 马正拓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