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月烬明》凭啥成为仙侠美学新标杆 幕后主创揭秘:以敦煌美学传递文化自信

2023-04-20 16:1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613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实习生  唐凤玲

“敦煌美学”“宏伟特效”“庞大的世界观”……奇幻仙侠剧《长月烬明》在优酷开播以来,热度立即横扫各大榜单,刷新诸多纪录。剧集凭借浓郁瑰丽的色彩运用,丰富厚重的文化借鉴,使其成为仙侠美学的新标杆,同时,人物情感与命运走向也牵动人心,让观众欲罢不能。近日,该剧的编剧、服装指导、美术总监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采访,分享了创作幕后。

编剧:

向神话借烈度,向古典借厚度

提起仙侠古偶题材,大家的印象中多数都是素雅的画风,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编剧何妨、罗璇,在尊重原著特质的基础上,引入了大量的古老神话元素和古典东方美学的意象,向神话借烈度,向古典借厚度。以此形成浓烈艳丽的色调,激烈壮丽的感受,富有原始生命力的角色以及无法抵抗的命运感。

“一部剧的创作过程像在跑接力,编剧是跑得比较早的一棒,更需要明确方向、明晰表达。”编剧何妨、罗璇表示,“剧本创作有直接引用,也有变形和化用神话与古典美学。澹台烬(罗云熙饰)以六龙驭车、御风破云的形象登场。龙驾这个词,天然带着上古的色调与楚辞的风味。剧中还直接引用了敦煌壁画中出现过的‘尸毗王割肉救鸽’的神话故事。墨河河底巨大的定水石,脱胎于定海神针的形象。再比如支撑天地的天柱,其实就是神话中不周山、建木这些意象的综合体。”此外,剧情里的“十二神大战魔神”,十二来自十二地支这种传统的说法,神取自传统神话中的元素神,分别是宇(空间)、宙(时间)、战(冥夜)、日、月、风、火、水、木、土、金、雷。

近些年,仙侠剧被质疑没有了侠,变成了仙偶。对此,两位编剧表示,“《长月烬明》改编中,很大一部分的努力就在凸显、振奋侠气。比如在般若浮生中十二神力战魔神,万年后的主线故事里,仙门弟子们依然对这段历史烂熟于心,它的精神价值被延续了下去。在整部剧中,不管是身处黑暗的魔神澹台烬,向光而行的侠女黎苏苏,还是萧凛、叶清宇,甚至废柴叶泽宇,心中都是存着一股侠义之气。”

在人物的设计上,何妨、罗璇觉得,仙侠剧有做角色复杂性的天然优势。“澹台烬是另类的魔神,在故事中经历了人、神、魔、仙不同的状态。澹台烬的‘反派魅力’是有格调的,希望观众既能被澹台烬身上非人的那部分所惊艳,也能够与他身上的人性的这部分共情。澹台烬不只是一个魔神,他有不同形态下的成长。拯救、指引、改造这个魔神,本身就是剧情中的主线任务。”

而女主角黎苏苏(白鹿饰),编剧希望可以打破以往仙侠剧中女性角色处于被拯救、被审视的地位。剧中黎苏苏全程都是占据主动性,充满干劲的“小太阳”,她勇敢、坦荡,充满侠义精神,“黎苏苏从开场就带着明确的任务和强烈的主动性,她需要兼顾个体的善良和大局的大义,一直会存在着‘公与私’的拉扯。这种挣扎与私情是无关的,只与正直善良的本性有关,面对澹台烬,她必然会陷入矛盾和拉扯,也让黎苏苏这个角色的戏剧性更强。”

美术指导:

造近3万件道具,5万平米场景

“《长月烬明》的美学分为奇幻和现实两个部分。奇幻部分,呈现东方神话意境下的唯美和宏大,希望在‘物理’层次的基础上,通过视觉传达,让观众更愿意去相信眼前所看的事物的真实性。现实部分,展现中华文明的经典与不朽,铸造让人身临其境的历史空间。为了让人间有‘烟火气’,我们为景国、盛国、夷月族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和生活习惯。建筑美学部分,参考了敦煌壁画里建筑文化特点,在人与神迹建筑的尺度上注重距离感、落差感、仪式感。”美术指导栾贺鑫向记者介绍道。

他补充说道,仙、人、妖三界的特色。“仙门最有代表性的场景——仙界之首衡阳宗,坐落在宏伟壮阔的天柱灵脉上,其建筑风格变化于传统古建庙宇之上,通过对建筑形体的夸张,融入了一些以‘仙力'支撑的反建筑学思维。而其仙门传承千年,历史韵味浓厚,让观者置身于此,便能感受到其浓厚的岁月侵蚀痕迹。摄影棚的面积满足不了实际搭建场景的视觉呈现,为实现这一点,剧组在浙江永康市的外景地,用时9个月做了实景搭建。”

人间建筑特色则与神域一脉相承,“属于神域建筑的延续和发展。景国和盛国作为人间的两个阵营,在文化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栾贺鑫表示,“在妖的美学系统里,我们加入的是自然世界的张力。环境表现上,我们注重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极致的自然做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全剧的场景使用了12个摄影棚,占地面积近5万平米。谈及道具制作的过程,栾贺鑫表示,“体量庞大,近三万件戏用道具,为男女主造型整体设计的道具过百件。法器兵器的设计上,神、妖、仙、人各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神域的兵器设计参考了商周青铜器的质感,结合神域特有的纹饰,更有上古神兵的感觉。妖魔的兵器属性参考活山熔岩迅速冷却凝结而形成的天然玻璃体。仙界主要是法器、玉石的灵活运用。”

服装造型:

去甘肃考察,创新诠释敦煌美学

服装造型设计黄薇有着丰富的经验,她告诉半岛记者,“以往多数仙侠剧采用淡雅轻盈的设计风格,此次我们则特别参考了敦煌飞天款式、莫高窟壁画纹样、丹霞雅丹地貌的奇幻浓郁色彩,还融入了丝绸之路西域特色的璎珞配饰,形成了《长月烬明》既有浓郁古典的敦煌神话意境,又有中式美学的创新设计的独特风格。”

为此,创作团队到甘肃实地考察,先后走访张掖、敦煌两地,参观张掖七彩丹霞、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莫高窟、敦煌榆林窟等,还观赏了敦煌实景舞台剧。黄薇表示,造型人、神、魔、妖从敦煌壁画中找到灵感,不以身份高低论,各有明显的设计特色。比如神族参考壁画中飞天的服装造型,魔、妖参考壁画的配色,面料、工艺、款式发挥想象。

“每一款服装造型我们都进行过反复推敲,主角团各有多个身份设定,造型设计会利用款式、面料、配色加以区分。例如,男主角澹台烬,在质子、烬皇、冥夜、仓九旻时期都各有不同。”黄薇透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罗云熙真神造型的白衣,“它不是纯色白衣,而是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白,想要实现其实难度很大。我和团队寻找各种合适的面料,最终呈现时有近百片不同颜色的裙片,既能表现层次的丰富,又不显臃肿。”

她感慨,“中华美学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大量的古典名著、神话、书籍、绘画、史料等供我们学习和去结合现代审美再次创新应用。我一直有一个初心是与志同道合的团队伙伴们一起,潜心于中式美学的研究,中国非遗手工艺的传扬,这都是我们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