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功勋人物周迅起初也犯怵 主创揭秘《屠呦呦的礼物》创作幕后

2021-10-16 15:5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682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功勋力量催人进,深耕不辍系家国。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在北京卫视等平台开播以来热度和口碑不断攀升,豆瓣评分高达9.1分。《屠呦呦的礼物》单元由导演郑晓龙、编剧王小平再度联手创作,周迅、张颂文等领衔主演,为了真实展现屠呦呦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过程,主创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在置景、服道化方面力求高度还原当年情景,近日,主创团队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采访,揭秘幕后故事。

采访收集素材:

外人眼中她经常“灵魂出窍”

《屠呦呦的礼物》主要讲述了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甚至以身试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歌颂了在那个年代里,中国科研工作者们广阔的胸怀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本单元导演郑晓龙是中国电视剧的领军人物,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会长,多部作品获“白玉兰奖”“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其作品涉猎题材广泛,但现实主义创作是他不变的追求。无论是反映中国人海外真实生存状态的《北京人在纽约》,还是讲述夫妻五十年风雨历程的《金婚》,都既有现实的表达又有人文的关怀。代表作《甄嬛传》更是近十年来无可替代的现象级精品力作。此番接下《功勋》总导演的重任,郑晓龙一如既往地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习惯,要将《功勋》“拍成一个观众喜欢、观众爱看、观众满意的现实题材作品。”

编剧王小平的代表作有电影《刮痧》《图兰朵:魔咒缘起》、电视剧《甄嬛传》、《芈月传》等大众所熟知的作品。在《功勋》中之所以选择担任《屠呦呦的礼物》单元的编剧工作,是因为王小平从小生活在中国科学家们聚集的大本营——中关村,她的母亲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创始人之一,其单位也是屠呦呦“523工程”的协作研究单位。参与创作这样一部作品,也是对妈妈最好的纪念。

这对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每次联手都是精品。王小平和郑晓龙在开始这个单元创作时,首先想到的是主人公的角色特征是什么?即如何塑造出一个既普通,又鲜明生动的有别于其他影视作品,有别于其他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屠呦呦的形象,塑造出那个群体当中特殊的一个。经过大量的采访,下生活,与屠呦呦身边人的接触,主创们找到了屠呦呦的人物特质——心无旁骛的专注,那是超越一切人际关系的单纯、执拗,那是忽略旁人议论和目光的忘我的投入。屠呦呦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钻牛角尖,所以她话语和行动都与众不同。创作上强调这种专注,并通过无数细节把屠呦呦的专注写得有趣和可爱。为了研发抗疟新药,为了天下的母亲和孩子,她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她注意力总集中在与科研有关的话题上,在外人眼中她似乎经常“灵魂出窍”。大量丰富的生活细节,使得屠呦呦的形象一出场便令人过目不忘。

细节还原真实:

专家驻组对主创进行培训

郑晓龙团队查阅数以千计的中医古籍和原始中药记载资料,跨越上千公里,辗转北京、海南省陵水县、浙江省宁波市等地,一遍遍地重新搭建场景,改造危楼,力图以1:1的比例,全景式复原屠呦呦当年的工作场景。

修复改造的过程极其琐碎复杂,难度最大的当属该剧的核心场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因为它属于危楼,我们要从结构上真实地还原,工程量极大。”制片人敦淇说道。为此,剧组在密云老厂房的基础上耗费50天时间完成了中药研究所的改造工作。为了找到屠呦呦团队萃取青蒿素需用的7个大缸,道具组几乎跑遍了中国各省市的大小市场,终于在宁波市象山县找到了当地人腌制白菜的7个大缸。而在拍摄地海南,剧组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由于山路崎岖,汽车无法到达取景地,在交通受阻,人力有限的艰苦条件下,剧组依靠人工搬运,将所有的设备器材扛到取景地,重新搭建野战医院和试药基地。

由于剧集涉及严谨的科学实验,剧组还制作了青蒿素研究的大量实验仪器。郑晓龙导演和主创们不仅学习了解了每个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请专家在拍摄期间驻组对演员进行操作培训。“越是这种细节的专业,越容易让观众感受到情节的真实。”这是郑晓龙导演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在人物塑造上,拍摄之前,导演、编剧、主演等专程去拜访了屠呦呦。屠老生活简单,淡泊名利、没有架子,聊起青蒿素滔滔不绝。谈及对屠呦呦的印象,郑晓龙表示:“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她说千万不要把这个事说成就我一个人的功劳,她说是大家的功劳,是一个集体的劳动,她反复强调这个,所以说我觉得屠呦呦作为一个科学家,是非常让人尊敬的。”

在编剧王小平看来,屠呦呦是个非常直爽的人,她极其专注于她的研究,所以不那么在意人情世故,“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种透明充满了朴素的可爱”。

找到表演门路:

周迅连走路拿包都像屠呦呦

此次,由周迅饰演屠呦呦令观众备受期待,这也是她继电视剧《红高粱》之后,与郑晓龙导演的再度合作。

齐耳短发,戴着一副棕色框架眼镜,走起路来从不看人,出门总忘带钥匙,周迅演绎下的屠呦呦喜怒不形于色,独来独往,看起来有些呆呆的,但对青蒿的研究却极其认真。“我觉得周迅天生是做演员的料,塑造能力极佳,她像进入到这个人物里一样,连走路拿包的样子都越来越像屠呦呦。”郑晓龙如此盛赞周迅。

尽管已经拿遍了各类演技大奖,但与屠呦呦这个角色的相遇却让周迅犯了怵。“当时小平老师和晓龙导演说想让我来演屠呦呦,其实我是很紧张压力很大的,因为我对那个领域不太了解,尤其是实验部分,虽然请教了专业的老师,但由于熟练性不够,专业度和准确度要时刻依赖专家从旁指导。”为此,在拍摄前,周迅特意去拜访屠呦呦并和屠呦呦的同事们聊天,寻找共通揣摩角色。“我和屠老师性格是有相像的地方,她钻研医学,我钻研表演,所以这么一转换,我就摸到了一些门路。”

在周迅眼中,屠呦呦是个非常冷静的人,没有太多的情绪表现,所以她刻意将屠呦呦的这一特质放大。有场戏讲述屠呦呦所在的实验室意外着火,523课题组前期的实验成果在这场大火中毁于一旦,一向情绪稳定的屠呦呦哽咽地说:“我对我们523项目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有过各种各样的设想,唯独没有想过会着火,其实火灾不是问题,火灾反而对我们是个提醒,提醒我们……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取工艺还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有漏洞的。”这场戏周迅含泪演绎,隐忍得让人心疼,仿佛让观众看到当年那个坚毅且内心极其强大的屠呦呦,虽心有不甘但依然带领着团队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