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催生“鸡娃”大讨论 听听主演、观众、专家怎么说

2021-04-29 15:4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249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家长该如何爱孩子?”“孩子快乐吗?”“观众的焦虑源自何处?”……聚焦“小升初”阶段众生相的电视剧《小舍得》在东方卫视开播以来,热度、口碑持续发酵,收视率稳居卫视同时段第一名,催生出网上的一次次育儿大讨论。而宋佳(饰南俪)和佟大为(饰夏君山)两人是怎样理解这部剧的,观众又有怎样的感受,专家又是怎么说的?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一起探究教育题材是否催生焦虑感。

宋佳:

只是提供一种教育反思

记者:大银幕中的“文艺女神”一下跳入了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当初你是怎么决定接演这部戏的?

宋佳:当初接《小舍得》我也有点抗拒,我也比较喜欢文艺风格,或者说家长里短儿我不是特别喜欢。但后来,导演认为我是不二人选,我在拍摄后才觉得,是之前把很多东西看浅了,这种戏其实挺难的。

记者:《小舍得》播出后,不少观众都觉得很扎心,有评论说,这部戏有点“贩卖焦虑”,您怎么看?

宋佳:整部戏创作下来,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作品,演的就是当下的生活。现实中,我们所有的经历都需要去反思和感悟,谁的生活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可能是南俪,也可能是田雨岚,很多时候生活里就是一地鸡毛。甚至可以琐碎到孩子成绩不好,为他(她)报各种补习班,结果还是不及格。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但最终这部戏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温暖,所以这并不是“贩卖焦虑”。

记者:您自己没有婚姻育子经验,您能理解当下“鸡娃”内卷的故事吗?

宋佳:我是科班出身,在戏剧学院一年级时我就演过母亲,之前在娄烨导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也演过杀人放火的妈。但是,像这种现实题材,每天跟学区房、摇号打交道的妈妈是第一次尝试,也是全新挑战。

尽管生活中我不是一个妈妈,但是我很理解南俪这样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我觉得不论是她(南俪)作为母亲、女儿还是职场女性,她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你也会看到她的成长,她前期很佛系到后期她还会有反转,这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记者:之前的《小别离》《小欢喜》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自己接演《小舍得》会有压力吗?

宋佳:我拍戏没有什么杂念,唯一说压力就是想怎么把它拍得更好。根据这么好的剧本、导演的要求,能够把角色不留遗憾地呈现出来,这种压力纯粹来源于创作。做一道好菜给观众,然后大家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困惑,这个戏离每个人都很近。

佟大为:

焦虑这词有点放大情绪

记者:之前您在《虎妈猫爸》中演“猫爸”,其实和《小舍得》中夏君山一开始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像,当初接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角色重复?

佟大为:最早拿到剧本的时候确实有担心,怕会跟《虎妈猫爸》里那个角色太像,但在读完剧本、跟导演聊过之后,发现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角色。之前那个猫爸对于女儿是不太有底线的溺爱,而且那个时候仅仅面临的是幼升小,还没有那么多学习上的规划和担忧。

记者:作为一个父亲,你对孩子的教育焦虑吗?

佟大为:对于孩子的教育,用焦虑这个词感觉有点儿放大这种情绪,但是确实会有这种担忧。就像戏中的欢欢一样,她因为成绩不好,在班里觉得抬不起头,班长的位置也被其他学习好的同学顶替,让她感到不自信了。这个担忧是正常的,而且我觉得不光是学习,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担忧,从青春期开始,家长要担忧的事儿会越来越多。身为家长,为孩子操心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感觉你对孩子的教育很有方法和想法,是有专门去学习吗?

佟大为:教育孩子这件事,我可以说是跟我太太(关悦)学的,照着书养,摸着石头过河,然后逐渐总结出来一些方法。每个孩子天生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这个教育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不能套用别人的方法。别人说好的东西你可以尝试,但是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记者: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孩子们在各种课外补习班中奔波?

佟大为:现实就是如此,孩子完全不上课外班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家孩子也上了很多课外班。但我们秉承了一个原则:尽量让他们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去学,否则质量和效率都不高。像辩论、写作,这些是偏向于未来要面对考试的,像体育类的,壁球、网球、体能等等,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另外也有艺术方面的,钢琴、芭蕾这些,就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完全不报班这事,好像现在的家长也很难做到。

观众:

很多情节都感同身受

眼下,《小舍得》成为社交圈热门话题,这部戏反映了教育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那么现实中的观众际遇是如何呢?Candy是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她告诉记者,小学对应初中想选个好点的学区,又怕电脑派位去不了理想的学校,就决定在市南区买房,“为了要尽快落户只能全款购房,于是我们在报名前一个月完成了:找中介、凑钱、买房、过户、迁户口。在焦虑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让他有个快乐的童年,在被别人赶超的时候又会在想是否需要增加适合他的课程,两种心态来回拉扯。《小舍得》里的一些情节是能感同身受的。”Candy也表示,自己孩子的教育还是能想得开的,“我觉得还是观察孩子的学习特点,及时发现他的特长或爱好,在学习的同时做好兴趣培养,培养一技之长,在不走独木桥的时候可以有路可走。”

专家:

孩子不同应该因材施教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孙平教授告诉记者,“艺术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现实中有‘鸡娃’家长,当给孩子们加上各种要求时,先应该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是否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到了孩子身上。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应该因材施教,去观察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兴趣在哪里,再引导培养。”

短评:

思考现实教育的“舍与得”

《小舍得》中父母和老师们的教育观点碰撞成为该剧一大看点。被素质教育理念培养起来的孩子由于成绩不突出受到同学嘲笑,因而扛不住压力被迫去上课外班的剧情令人唏嘘;来自培训机构的老师用“丛林法则”语录评判孩子的剧情也引发了网友关于“什么是教育的本质”的思考。教育论战交锋,彰显出了创作者对于社会的洞察和思考,而将犀利的观点以家庭交流进行包装,也实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软着陆”。

这部戏或许可以成为一面镜子,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关于应该成为怎样的父母,以及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习惯性教育焦虑的社会来说,缺少的不是给孩子念学习紧箍咒,而是给父母松绑:不是我们告诉孩子如何舍得,而是孩子们教会我们究竟该怎么“舍”,如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