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携最新译作《我是猫》做客半岛直播间

2020-10-23 21:3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9833)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

你会怎样翻译“I love you”?携最新译作《我是猫》,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在10月23日做客半岛新闻直播间时,给我们讲述了文学大家背后的故事。近一个半小时的直播节目中,林少华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跟大家分享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风格以及文学翻译的奥妙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林少华此次还入驻了半岛新闻客户端的“半岛圈”,邀请粉丝们在线互动。

>>>谈夏目漱石

多年来一直很想翻译《我是猫》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通过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来“读”村上春树的,30多年来林少华翻译了村上40多部作品,他也被称为“村上春树背后的男人”。可以说,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作家能像村上春树这样,引起中国读者如此广泛的关注。林少华的译笔优美,为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流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除了村上春树,林少华还翻译了《罗生门》、《雪国》、《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翻译了近百部,最近,他翻译的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谈到夏目漱石,普通读者对他的认识更多地来自那句“I love you”的表达:今晚的月色真美啊!林少华在现场给大家讲了这段趣闻,原来夏目漱石在东京大学教英语的时候,有一次问学生“I love you”怎么翻译?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我爱你”,夏目漱石说,怎么能这么翻译呢?应该是“今宵月色很好”。很多人总感觉翻译长的故事很难,其实在林少华看来,即便像“I love you”这样的短句每个人的表达也各不相同,“张爱玲就说:哦,原来你也在这里!男生要注意了,如果一个女生对你说,‘原来你也在这里’,可要当回事了”。

林少华在半岛直播间接受访谈

鲁迅先生对夏目漱石有很高的评价:像《哥儿》和《我是猫》这样的作品,想象力丰富,文辞精美,轻快洒脱,富于机智,当世无与匹者。林少华说,多年来他一直很想翻译《我是猫》,“这部作品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而且《我是猫》的笔调、语言风格特别适合我,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一样,都和我在文学上的追求有隐隐的不谋而合、笔意想通之处。”

>>>谈翻译窍门

幽默感要加上文学功底

对于林少华来说,“不太认识的日文字不好找”,但翻译《我是猫》却是他近年来翻译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林少华透露,《我是猫》日文原著545页,近35万字。译成中文,手写稿纸879页,约26.4万字。7月20日他在老家乡下开始动笔,历时三个月才得以完成。此前,他用了不到三个月就顺利完成了《刺杀骑士团长》(村上春树著)50万字,每天多则一万字,少则五千字,“对村上春树的文字太熟悉,说得玄乎一点,我看了上半句,就知道他下半句要说什么。”但《我是猫》让他感觉“难度非同寻常,效率减半”,在直播现场林少华透露,翻译最难体现的就是幽默感,“村上春树的幽默感是不动声色的,夏目漱石则是富有诗意的幽默感,诗性幽默尤其难以把握,不仅仅对原文微妙语感的捕捉传达上具有特殊的敏感度,还需要极强的汉语文学功底,中间的开阔地带是相当辽远的。”

林少华介绍,夏目漱石对于汉文化非常的博学,他原名为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便是出自于《晋书》,原句为“漱石枕流”。“他深受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影响,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化,15岁就写了汉诗《离愁》,去世前还写了一首七律,让人震惊;是另一方面他又是英文科班出身,靠英语吃饭,因此这种用汉语言的文学结构表现西方式的幽默感,翻译起来很难把握。”林少华说,夏目漱石的语言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分明,“像呼吸一样存在生命的状态里,翻译必须是自然而然、浑然一体、没有破绽和斧凿痕迹,但凡有一点刻意就会有矫揉造作之感。”

《我是猫》之前已经有十七八个译本,林少华笑说,“翻译完了看别的译本,我就放心了。”林少华认为,虽然不同的翻译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但非同一般的译者传达的是讲故事的调调,作为一个译者,希望不仅仅转述了一个故事,而是引进独具一格的文体。我的功劳不在于告诉读者他们讲了怎样的故事,而是让大家眼前出现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的‘文体’。”

>>>谈村上春树

以个体视角写个人难获诺奖

从《挪威的森林》到《我是猫》,从村上春树到夏目漱石,林少华总有他的办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在访谈现场,林少华也给读者解读了他和村上春树近30年的“绑定”关系以及村上春树和夏目漱石的渊源。

在日本本土作家里,村上春树对夏目漱石情有独钟,“村上说,如果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近现代作者中投票选出十位国民作家,夏目漱石毫无疑问位居其首。即使和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相比,村上也最喜欢夏目漱石。”此外,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都喜欢猫,“说来也巧,夏目漱石喜欢猫,村上也喜欢猫。村上说,我、妻、加一只猫,三‘人’一起生活。这让我翻译的时候费了一番脑筋。夏目漱石则养了三只猫,《我是猫》里面是他的第一只猫,和夏目漱石的关系很好。”林少华认为,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都关注小知识分子在社会夹缝中生存的郁闷和纠结,两人置身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享受着种种物质的好处,却一直保持清醒、审视和警觉,这也具有当下意识和现实意义。

对于今年村上继续“陪跑”诺贝尔文学奖,林少华也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村上春树诺奖不擅长书写宏大视角的人类历史作品,而是以个体视角写个人的小确幸、小孤独、小苦闷,但比诺奖更重要的是,村上把无数微茫的情绪化作纸质审美。“早在2003年,林少华问过他关于诺奖的问题。村上春树当时回答:‘就兴趣而言我是没有的。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谈文化自信

要用汉语写出最好的作品

对待翻译林少华态度非常严谨,对文字的诗意和节奏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林少华表示自己在文字方面有洁癖,他认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汇、语法、语体的对接,而更是心灵通道的对接、灵魂剖面的对接、审美体验的对接,“我最不喜欢随意性。”林少华说,直到现在他还是压着稿纸、拿着自来水笔爬格子翻译作品,“如果以后不翻译了,我可以摆摊卖手稿。”

在做学问的态度上,林少华一直拒绝做“象牙塔”里仅仅研究学问的学者,而是希望与大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10月22日,他在中国海洋大学做了“木心:读书人、文体家、智者”的分享会。在他看来,木心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走过泥路,鞋底却不沾泥;他穿过风雨,衣服却未淋湿;他见过沙尘,眸子却始终澄澈。确如他夫子自道:“难得一个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在半岛直播间,他也从日本的作家分析转到了中国文化分享,并向大家推荐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木心说过,世界文化的传承中,汉语是最微妙的,用汉语可以写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为读者签名

在参观半岛全媒体指挥中心时,林少华表示,“开始我我以为纸质媒体怕是过不下去了,没想到到这儿一看过得越来越好!”值得一提的是,分享结束后,林少华接受了来自半岛的一份重磅邀请——正式宣布入驻半岛圈,在半岛新闻客户端平台上继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读者进行互动。

现场花絮:

为了翻译《我是猫》养了只猫

距离直播时间还有20分钟,林少华的“铁粉们”早早地来到了直播间,等候开场。9:30,直播准时开始,访谈现场的林少华温暖、谦逊,集淳朴、天真、书生气于一体,即便是相对敏感的话题,他也从容应对、化解,让采访的记者和现场读者如沐春风。访谈现场气氛热烈,林少华的即兴回答也是妙语如珠,还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料”。

林少华在直播现场透露,翻译这部作品他还专门养了一只猫。在林少华看来,《我是猫》是以猫的眼光看人世百态,“猫比较自我、矜持、冷静、若即若离,猫的好玩之处就在这里。以前我不太喜欢猫,对于猫的习性不熟悉,很多人说猫是有表情的,我观察了三个月,也没看出猫的喜怒哀乐有何区别。”在翻译结束后,这只“为译而养”的猫也成了林少华粉丝的“团宠”,大家纷纷在微博留言想“接养”,林少华也在访谈中交待了“猫”的去处,让粉丝们放心,“它被一位家政阿姨接走了,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超越了猫,直接成了新家庭的一员,而且惯得不像样。”

与粉丝交流

一位读者表示,从高中一直到大学都和喜欢看林少华老师翻译的村上春树,“林老师的译作陪伴了我整个青春期”。还有多位专程从西海岸的“铁粉”和林少华进行现场互动,林少华说,在这样一个图像视频媒体攻城略地的网络时代,还有这么多市民喜欢纸质书,青岛还有这么多热爱读书的人,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城市,这对一个写书、译书的人来说,格外欣慰。林少华还给现场读者做了文学阅读推荐,“很多中学读者可以开始阅读《我是猫》”。

编辑分享:

林少华的翻译是“很挑剔的”

青岛出版社日本文化中心副总编辑杨成舜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半岛直播间的访谈,他透露,青岛出版社和林少华的合作始于2003年,为了翻译片山恭一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当时林老师正在日本讲学,他给我谈了两点,一是原作故事非常感人,二是想为家乡的出版社做点事,这一做就是17年。”到目前为止,青岛出版社出版了林少华翻译和创作的作品30多部。作为林少华的责任编辑,杨成舜表示“他严谨,对文字用词特别考究,错别字、语法问题都很难找到,当他的编辑特别轻松” 。

林少华参观半岛都市报全媒体指挥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林少华的处女译作《心》,也是夏目漱石的作品,“翻译《心》是1987年,2020年推出《我是猫》,可以看出,除了村上春树外,30多年来林少华对夏目漱石作品也是青睐有加。他曾形象地把翻译工作者分成两种,一种是工匠型,一种是才子型,工匠型翻译准确忠实地表达原作,而才子型除了做到准确忠实外,还能充分地传递审美感受。不能让日本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的东西经过翻译后中国读者读起来却味同嚼蜡,枯燥无味,从这一点上看林少华达到了才子型这个翻译的最高境界” 。

林少华也翻译过渡边淳一、川端康成、东山魁夷、三岛由纪夫等日本现当代名家的经典作品。实际上对于作家作品,林少华是很挑剔的,他喜欢翻译跟他文体与心气相通的作家,比如夏目漱石、片山恭一、村上春树,而对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当代文豪渡边淳一,他不太喜欢,但他为什么翻译了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呢?对此杨成舜给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小秘密:“正如林少华在译者前言中所说,这不是他主动出的牌,最后是在我的一再怂恿下,他才情愿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翻译了《失乐园》”。

林少华妙语:

1、村上春树特别喜欢夏目漱石,日本的书很贵,他竟然看了《夏目漱石全集》。

2、可以不看《我是猫》、《挪威的森林》,但不可以不看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3、年轻人都做过翻译练习,“I LOVE YOU”怎么翻译?学生一般都会想:老师是不是捉弄我?

4、翻译最难的不是“I LOVE YOU”,而是幽默感。翻译中的幽默是什么?翻译英文,将给英国人,英国人笑了;翻译日语,讲给日本人,日本人笑了。

5、夏目漱石是全职作家,我只是个业余翻译匠。但我也是久经沙场了,他的幽默感我还是基本传达到位了,这可不是忽悠。

6、我也希望村上春树能捞到奖,那我也成了“翻译诺奖”大腕?我作为译者脸上有光。

7、我个人拿诺奖的可能性是零吧!尽管村上春树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偶然性,甚至荒谬性。

8、文学说到底就是好玩,村上春树的书总结不出“段落大意”、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