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灵魂当惯于远征》出版 收录余光中70年散文精选
半岛记者 黄靖斐
提起余光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这几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一首《乡愁》,遍传两岸,但由于《乡愁》光芒太过耀眼,很容易遮盖余光中的其他创作。近日,新华文轩出版了余光中70年散文精选《孤独的灵魂当惯于远征》,收录了他以《思蜀》为代表的多篇“思蜀”之作,共同勾勒出对童年生活的重庆“悦来场”的念念不忘。
余光中(1928—2017),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他还是梁实秋的学生,胡适的忘年友;听过冰心、曹禺的讲座;与吕叔湘的女儿同窗,林海音的邻居和文友……其文学生涯悠远,底蕴深厚。上接五四以来文气,下开当代文学一面,涉猎广泛,贯通中西,融汇古今,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代表诗作《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听听那冷雨》等,广泛收录于内地及港、台语文课本。
余光中70年散文精选《孤独的灵魂当惯于远征》,收录了他以《思蜀》为代表的多篇“思蜀”之作,就连《听听那冷雨》也听出了雨打嘉陵江的声响,后来他还写了《片瓦渡海》,更是直接引用了《乡愁》的诗句。
孤独的灵魂,漫漫的远征,归来却是一时无两的散文家和大诗人。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京,回到留着青春记忆的蜀地,回到祖籍福建看望乡亲……他漂泊了近一个世纪的心,早已沉静。一个世纪的旅程,所有的记忆,氤氲出中华文化的烟雨朦胧。
读过本书,清晰看到余光中的漂泊一生,彻底明白余光中的乡愁所在!在战乱中奔走,在安定后归来,无须讲历史,在一来一回中社会变迁自然呈现,连黄河、长江的百年变化他都历历可数,更不消说城市面貌、百姓生活。因此,读本书,不仅能在现代文学中感受古典神韵,还可以了解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
返回半岛网首页>>- 又一“70后”任省委常委 成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常委
- 最小的18岁最大的70岁 2020年度胶州24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受表彰
- 2020年12月70城房价变动情况发布 专家预测:一季度房价上涨趋势仍将延续
- 青岛市少工委倡议 70万少先队员响应:和爸爸妈妈一起留在青岛过年
- RCEP赋能老城复兴,百年里院转型升级留住乡愁焕发活力
- 青岛一女子抵押房子网贷70万 如今赔个“底儿朝天”
- 身家逾20亿,32岁董事长涉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一年多疯狂减持70次,套现逾7亿元
- 大戏轮番上演!青岛市京剧院建院70周年保留剧目展演
- 【视频】“三民”活动云述职 |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网红带货 农产品交易额突破70亿元
- 开通基站超70万个 这个“G”给你我带来什么——5G商用一年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