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品质,逆流而上,赵宝刚:不凑集数,郑爽表现超出预期

2019-03-23 11:32 半岛网阅读 (3759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悦

赵宝刚导演有着“中国偶像剧教父”的美誉,《过把瘾》《永不瞑目》《奋斗》……从业近三十年里,他的作品几乎部部都能掀起追剧热潮,也承载了许多“70后”“80后”群体的青春记忆,这次他蛰伏三年精心打造《青春斗》将于24日晚登陆东方卫视,将镜头对准当下青年人的生活和成长。即便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但他始终坚守初心,观察生活,聚焦当下,以良心制作回馈观众。

向流量低头?

郑爽果敢率真与角色契合

记者:这次在演员阵容上是怎么考虑的?为何会选用郑爽?

赵宝刚:在拍这部戏的时候,还是考虑到了明星、流量等各方面的因素,当时有很多人选。但是明星的档期非常紧、很抢手,打听了一圈都凑不上时间,那时一个方案是五个女孩的知名度加起来顶一个大咖,还有一个方案全用新人,电视台、网站给我的建议是等市场好一点再拍。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欢乐颂》播出在前,也是写五个女孩,播出效果特别好,所以就一直往下搁,一共建了三次组都没有拍。

项目再启动的时候,大家推荐了郑爽,但我开始不是特别了解她,就有意识地看了一下《演员的诞生》第一期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她,演章子怡的《我的父亲母亲》,我觉得这个小女孩演得挺好,我说她能演出角色“向真”那股劲儿。后来了解到,她有档期,她听到是我的戏也很有意向,因为她当时正在拍戏,我就飞到上海到现场跟她聊了三四个小时,真正接触以后我觉得她真诚、真实,也有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与角色很契合,我们就决定合作了。

记者:这个话感觉意思是赵导也向流量低头了?

赵宝刚:那时有一个全用新人的想法,但是市场不允许,我用一个明星带动四个新人,假设这四个新人未来通过这个戏成长起来,我也功不可没。况且我原来的作品也是明星带动新人,或者是老戏骨推动新人,基本都是这个模式,“传帮带”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记者:这次有四个新人,包括郑爽在内的表现和表演,您觉得满意吗?

赵宝刚:可能大家都想听郑爽的表演,那我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在某种程度上,不但完成了角色,还超出了我的预期,胜过她原来塑造的角色。

经典难超越?

观众眼光世界级反响难说

记者:《奋斗》也是非常经典的,这次拍《青春斗》,您觉得能超越《奋斗》吗?

赵宝刚:超越不了。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赵宝刚:你说《奋斗》是经典,经典怎么可能超越。

记者:您对《青春斗》有怎样的预期?

赵宝刚:《奋斗》的创作是一个积累也是一个先行者,之前没有那样类型的电视剧,当时新媒体也没有这么发达。我那部戏是新媒体意识,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来做的,由此发酵。目标受众是年轻人,传达的理念是给年轻人信念,而如今人们的眼界开阔到一定程度,你重新审视又会不一样,现在的观众是世界级眼光,以此来对焦标准、尤其是当代题材真的非常难。为什么更多人愿意拍古装戏?因为没有比较,当代的拿韩剧、美剧、日剧比较,观众看得太多了。《青春斗》很难说。

记者:《青春斗》将在今晚(3月24日)起登陆东方卫视东方剧场,每晚19:30两集连播,您跟观众朋友推荐一下这部戏吧?

赵宝刚:我觉得这个戏是好看的,用真诚的话来说就是良心之作,在目前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我还是最终完成了38集,这是我人生当中拍的最长的一部戏。当时有人建议我拍50集到60集,其实我这个片子剪完了第一稿就是50集,但我依旧坚持剪掉。我觉得没有必要用集数拉动,我想传达的不是这些,而是我对于这个社会的看法和我对青年人的看法,从片子的节奏感和我所想表达的来看,应该不失水准。

还写青春题材?

始终观察生活关注年轻人

记者:您已经60多岁了还在写90后的青春题材,怎样抓取生活细节?怎么贴近年轻人现在的心理?

赵宝刚:《奋斗》是一个偶然现象,我当时特别想写一个奋斗的故事,正好就有这么一个创意拿了一个大纲,我当时还在深圳拍戏,编辑寄给了我,我就说买了它,便把这个版权整个买了回来,之后我就全身心投入进去。我们真的是10个月住在酒店里面,打嘴仗都打疯了,作家说看过3600本书,导演一定要听我的,我说自己有20年的导演经验,你一定要听我的,最后我们非常好地结合出来《奋斗》。其实我还期盼能够有这样的作家来跟我合作,但是现在会有一些问题就是说当人们有一个好想法的时候,早就被影视公司购买走了,实际上对于我来讲是创作的瓶颈期,就是比较难,所以我只能自己创作。

从文学角度来讲,我的水准可能有问题,但是从社会新鲜度来讲,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量,因为我一直保持着观察生活的习惯。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身边所有发生的事,特别是年轻人的事,我都是非常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