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好友追忆二月河:创作辛苦以至于头发掉光

2018-12-15 21:35 半岛网-半岛+阅读 (3504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黄靖斐

二月河是南阳作家群的领军人物,在南阳,大家都叫他“凌老师”,好友则称他“解放兄”。《南阳日报》原编委成员窦跃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回忆,“1985年,我在《南阳日报》当副刊编辑,凌老师很多文章都会经过我的手,发表在《南阳日报》上,一来一回,我们就熟了,他的的第一部著作《康熙大帝》出版后,他带着亲笔签名的著作送给我。”

追忆起二月河的创作经历,窦跃生透露,在《康熙大帝》之前,二月河并没有写过长篇小说,“他是研究《红楼梦》的,读《清史稿》读得很多”。1985年,二月河45岁时《康熙大帝》问世,被称为文坛的黑马。“大家都对这位作家很陌生。他的作品既可以算历史小说,也可以算世情小说,写出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那种味道,可以看出他的古代传统小说功底深厚。很多人说他的作品有几分像《红楼梦》,也是源于此前的积累。”

写作《康熙大帝》的一年中,二月河完全不看电视、报纸,不看新闻,不让当代生活的语言氛围影响他小说的创作,把整个语言和情境都融入到古代的环境中。窦跃生透露,在写作时,二月河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写作,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写作方面吃苦,那时候是光头,就是‘鬼剃头’所致,可能是生物紊乱,头发掉光。他以生命搞创作,才有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二月河的作品整体布局呈大家气象,恢弘的历史画卷谋篇出神入化。窦跃生透露,此前大家曾在一起探讨过二月河的作品,“他总是笑说,自己写康熙、雍正和乾隆,写的其实是一部部反腐的历史。”

除了有影响力的作品,二月河给窦跃生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骨子里的平民意识。南阳电视台《魅力南阳行》的制片主任丹新雪则透露,二月河生活非常俭朴,一直居住在自建的民房里。窦跃生说,二月河在院子里种菜、栽花,还养了一些鸡,经常去捡拾菜叶,有时候还钻进卖菜的车下去扒拉菜叶。“刚好,头碰头遇到一个人。二月河还以为对方是抢菜叶的。谁知,那人说:‘老师,我认识你,我帮你捡’。”

很多人都知道窦跃生跟二月河的关系,就拐弯抹角地找他买书,让二月河签字。“二月河给朋友签字一次只签3套,其他的都要收费,很多人不理解。他说,把费用交到南阳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签十套、二十套都可以。” 丹新雪说,虽然这几年他的身体都不太好,但每次有公益慈善正能量的活动,他都会参加,“去年4月份‘读书日’,我们也采访过他。”

二月河对南阳所有的作家都热心提携帮助,特别是青年作家。秦俊透露,常有青年人出书时通过我请他做序,他从不推脱,而且每次都是把书看完再做序。在南阳作家秦俊眼里,二月河为人处世既有原则性,又不失人情味,“开起玩笑也弥漫着了人间烟火”。秦俊透露,国内某知名大药厂要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想请二月河去参加, “厂家知道我们有交情,就让我动员他,酬金可以提高到120万。但他说:俊呀,给再多钱我也不能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